朝阳半年清退15家低级次市场

03.07.2015  11:37

  从店铺林立的石材城,到植满新树的森林,华北最大的石材集散地仅用半年就完成了腾退。今年上半年,朝阳区已清退15家位于城乡结合部地区的低级次市场。        昨天上午,记者在东南五环看到,起伏的土丘上已密密匝匝种上了小树。仅仅一年之前,这里还是华北最大的石材集散地。170公顷的石材市场聚集着550户企业,年交易额超过300亿元。当时,空气中飘散着切割石材的粉末,河水因为融入石粉而变成乳白色,市场周边交通拥堵、环境脏乱、治安复杂,这些都让西直河附近的居民难以忍受。

  然而,要疏解已经营了12年的市场,谈何容易!

  “这骨头再硬,我们也要啃!”对当时动员商户的情景,西直河村党总支书记高云汉记忆犹新。他告诉记者,为了加快市场腾退,村里的党员分成6个谈判工作小组,逐一入户向商户宣传腾退政策。

  腾退会不会是“一阵风”?外迁后该去哪里经营?商户们带着疑问观望,洽谈签约者寥寥无几。这时,十几年前参与西直河石材市场招商的几名老党员主动请缨,带着几家石材大户赴河北香河、黄骅寻找新的承接地。前后跑了十多趟,终于找到了商户满意的市场新址,为腾退工作打开了突破口。

  现在,市场腾退协议已经基本签约完毕,腾退面积达到90%。一寸寸土地告别了石材产业的污染,边拆边绿化,已完成规划绿地47%的建设任务。

  离石材市场不远,是经营了16年的东郊批发市场,它也是本市东南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近年来,市场聚集了大量的人流车流,腾退成了必然。

  “我从二十几岁就来到这里,早把这儿当成家了,当时真不想搬!”东郊批发市场的商户孟玲说,腾退公告张贴出来时,不少商户情绪激动。当天晚上11点,南磨房乡党委就连夜给3600多商户一一发短信,耐心讲政策:“请大家相信,党和政府会保障商户的利益,帮大家寻找新的市场摊位。

  “市场一共有3600多商户、1.4万多人就业。要在短时间完成腾退,我们靠的就是‘1+2+3+4’工作模式。”南磨房乡相关负责人郑勇说。

  “1”是腾退前,乡党委经过市场调研制定了一个各方认可的腾退搬迁政策,对商户关心的摊位界定、退摊补偿等问题做出明确规定;“2”是腾退中发挥流动党支部和商户自管自律组织的牵头带动作用;“3”是帮助商户找了三个外迁出路;“4”是整个搬迁腾退工作严格按照政策进行腾退、严格补偿资金审计、分期进行拨款、安全拆除等四个环节有序进行。        政策讲到位了,出路找到了,商户的疑虑也打消了。“我渐渐明白,市场腾退是大势所趋,是为了北京更好、更美。”很快,孟玲就同意撤摊,还同乡里的工作人员一起给其他商户做工作。

  经营了16年的农贸市场,仅用103天就完成了搬迁腾退。目前,60亩土地穿上了“绿衣”,通惠河畔新添一条滨水景观带。

  西直河石材市场与东郊批发市场只是朝阳区腾退低级次市场的缩影。今年上半年,朝阳城乡结合部地区已完成15家低级次市场的腾退工作。朝阳区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落实年初制定的200万平方米低级次市场、废品回收场站和出租大院关停腾退任务。腾退后的土地将用于建设绿地和高科技园区,提升区域环境。(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  朱松梅) 【编辑:曾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