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公正亟待社会共识

22.05.2015  18:44
  2014年4月11日晚上,大屯隧道内的一声巨响,仿佛一块巨石砸向静谧的湖面,激起了公众情绪与舆论的层层涟漪,水花四溅;法拉利和兰博基尼的字样激发了公众无限的想象空间……伴随着带有仇富、仇官情绪的极端舆论时不时的出现,给这件普通的刑事案件赋予了更多杜撰的传奇色彩,猜测、质疑、愤慨乃至咒骂等情绪接踵而至。

  试想,如果案发当时是两辆大众、雪佛兰或其他普通品牌的车辆追逐竞驶并发生事故,还会不会有如此炒作?还会不会有如此猜疑和愤慨?个别媒体似乎也并不关注案件本身能给公众多大的警示,而是在极力渲染两辆豪车的背景和案发现场的面目全非,给公众的想象空间提供源源不绝的素材;有的网民也并非在关注日后该如何防范、遏制此类行为,而是在人云亦云地对涉案人员咒骂,对司法机关质疑。

  在法律人看来,这本来是一件普通的刑事案件。还原本态,它本应该发挥一件刑事案件给公众带来的教育和警示作用,发挥刑罚最基本的功能,而现在,对案件背景的深挖和渲染却明显重要于案件本身的价值和意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可为什么有了豪车的介入,这么一个普通的案件就会如此与众不同?为什么面对豪车就要有人带着仇视、敌对的眼光去主观评价和判断?在咒骂涉案人员、质疑司法机关不秉公处理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正戴着有色眼镜?有没有想过自己正被仇富、仇官的心理牵引而无法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大屯飙车案的宣判想必会引发新一轮的舆论热潮,如何避免人云亦云、以讹传讹、推波助澜,真正以客观、理性、公正的视角看待案件结果,这也是我们在预防和打击“飙车”之外应当真正考虑的问题之一。 责任编辑:梅玉兰
习近平致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的贺信
值此2022年六五环境日国家主场活动举办之际,法院网
习近平会见李家超
国家主席习近平30日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新当选法院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