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宫二号实验蚕今日回家 交接仪式在西区举行(图文)
潘彩清 摄影
本网讯 日前,备受关注的“天宫二号实验蚕”在太空生活了33天后随宇航员返回地球。11月22日上午,我校选育的6只“秋丰白玉”实验蚕返回学校,党委书记姜沛民、校长柯炳生、副校长李召虎,北京卫星制造厂副厂长刘国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主席林宣武、总裁麦邓碧仪,我校植保学院教授张龙等出席交接仪式。
交接仪式上,柯炳生代表学校接受了北京卫星制造厂和香港生产力促进局转交的太空实验蚕。
姜沛民、柯炳生、李召虎等代表学校对实验蚕顺利完成太空实验任务表示祝贺,称赞这次太空蚕实验的完美成果是人类航天史上的伟大创举,也是校地、校企等多方合作的典范。他们对所有为实验蚕选育付出辛勤工作的人员表示感谢。校领导表示,古有陆上丝绸之路,今有海上丝绸之路,实验蚕的精彩表现,为今后的“太空丝绸之路”打下了基础。他们还询问了此项目的后续研究工作,鼓励植保学院张龙教授要把这个项目利用好,做好后期的研究工作。并喊话香港中学生积极报考我校。
座谈中,李召虎还向林宣武、刘国华等介绍了学校的办学使命,以及学校在农业生命科学、食品营养等领域的研究情况,希望能够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北京卫星制造厂等单位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领域开展更宽、更广、更深的合作。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总裁麦邓碧仪女士介绍了香港中学生太空搭载实验设计比赛的亚军作品“研究蚕虫在太空的变态过程”项目情况。她表示,实验能够按照计划进行在轨操作并取得成功,离不开张龙教授及研究团队的辛勤努力,张龙教授团队受委托展开适龄蚕的培育、饲养、筛选及配套新饲料的研制,克服重重困难,经过了反复的严谨实验,确认满足蚕虫太空实验的要求。
林宣武表示,太空实验蚕的成功,为国家的航空航天事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将促进国家科技进步。
张龙表示,蚕虽小,却在我国古代经济、文化等领域占据重要的地位,这次太空蚕实验取得成功,感谢团队人员及所有为此项目奔走的人。他表示,将继续做好后期的研究工作,也期待与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北京卫星制造厂开展进一步的合作。
张龙介绍说,这6只蚕是从4批、9种共约4000只蚕中筛选出来的。这是我国自己培育的新蚕种,也是目前国内比较流行、具有代表性的品种。“该品种的蚕比较健壮,病害也比较容易控制,能够经受住严苛环境。”张龙说,他们还为蚕的生存操作标准、控制病害、饲料配置等做了大量工作,“最大困难就是控制病害,不能把对人有害的病菌带上太空。”蚕在太空的饲养条件要求也很高,“专门设计了一个有防震功能的饲养盒,保证在飞船发射、返回过程中,蚕不会受到严重冲击。”张龙说,饲养盒的两端有瓶盖式设计可以开启,航天员定期从这里投喂人工配置的饲料,蚕可以自己取食,蚕的粪便也要从这个开口清理。在失重环境下,即便有饲养盒这个“迷你太空舱”保护,蚕也会在里面到处漂浮,容易“晕头转向”找不到食物。为此,研究团队在饲养盒内壁上铺了一种特殊的布,能够固定住蚕宝宝。
植保学院党委书记李海滨主持交接仪式。党委宣传部部长陈明海,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兼科研院副院长吴海芹、植保学院院长彭友良等,以及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北京卫星制造厂的代表参加了交接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