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实践团采访抗战老兵重温抗战历史
“趁一切还来得及,让我们也能有幸接受抗战老兵的‘检阅’。让我们怀着最真诚的敬意和感恩,向这些久存于历史暗室中的老兵,致敬!让这段渐渐远去的历史,让书写这段历史的人,重回我们温暖的注视。”
今天,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百名抗战老兵组成方阵,共同乘坐敞篷车接受检阅。令人动容的是,当风中飞舞的白发和依然挺拔的身姿出现时,来自全世界的掌声,传递出了同一种声音——对抗战老兵们发自内心的致敬!
对这份致敬,耄耋之年的老兵们当得起。是他们,在国家和民族危亡时刻,舍生忘死、共赴国难;是他们,用坚强的臂膀挽狂澜之既倒,扶大厦之将倾。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中国抗战胜利的见证,是传承伟大抗战精神的火种。
在抗战胜利70周年前夕,“寻梦老兵,助梦未来”实践团有幸接触到几位抗战老兵,聆听他们的抗战故事,探寻老兵们的中国梦。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向所有抗战老兵致敬!
寻梦老兵留住历史的声音
满面皱纹,白发苍苍,脸上总挂着慈祥的微笑,他们,似乎与别的老人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当你走近他们,就会发现他们身上在那个烽火岁月留下的伤疤印记;当你细细聆听,就会从他们那已不甚清晰的话语中发掘出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70年前那段惊心动魄的抗战历史就会徐徐打开……
王翰文老人
“这是小鬼子打的。”王翰文老人小腿部,一道疤痕清晰可见。一见面,老人就告诉我们,在古城战役中为了掩护部队撤退,被敌人击中腿部,至今弹片还没有取出,遭到躲避敌人的围击,只能冒险跳下山沟。这位立下过二等战功的老兵,自己都数不清楚,因为战争身上留下多少伤疤。
孟庭瑞老人
孟庭瑞老人今年93岁,他年仅17岁时就脱离生产参加革命。在一次地道战中,他作为队长冲在最前方,结果右臂被敌人击中导致骨折并被强行抓走,面对敌人开出的做汉奸就给予医治的治疗条件,老人坚决的拒绝,宁死也要从敌人手中逃走,回到共产党的队伍中去。如今老人右臂明显下陷,那是被折断的手骨,也昭示着老人永不为敌人弯曲的脊梁。
战争硝烟早已散去,战争给他们留下的印记却不曾磨灭。这些曾经与日寇浴血搏杀的老人,每个人都不止一次负伤,不少人身体中至今还留着未曾取出的子弹或弹片。身上的一块块伤疤、胸前的一枚枚勋章,都永久记录着他们的不朽功勋。
助梦未来传承振兴的使命
与苏锦业老人合影
“红色的旗帜在晴空骄傲的飘荡,红色的旗帜你放出鲜明的光,团结的旗帜是舞动同志们的霞光,胜利的火焰闪亮出辉煌……”采访时,孟庭瑞老人说到高兴之处还会唱起红色军歌,“这些你们都没听过吧,我多唱几首你们都录下来,怕是以后都没人会唱咯!”93岁高龄的的他,还在牵挂红色经典的传承之事。
苏锦业老人则在临别时塞给我们一本书,那是他自己写的,老人有些不好意思,说:“我上年纪了写得不好,但是有些抗战的故事,我想让更多人知道,这里面都是我抗战的故事,送一本你们看看,你们看看……”
在采访中,每一次与抗战老兵的对望,就是与历史的对望,与舍身赴难的380多万名伤亡官兵的对望,与铁蹄践踏下的3500万伤亡民众的对望。不知你是否能从我们的笔尖和镜头里,看到被历史裹挟的命运,被国仇家恨镌刻着的时光。不知你是否能从老兵的讲述中,感知他们对平静生活的渴望,对战友亲人的浓浓思念。
正如一位老兵所说,我们不怕死亡,我们怕被遗忘。越过血雨腥风,经历过枪林弹雨,他们是抗日战争的亲历者、见证者和幸存者,他们本身就是历史,承载着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一个国家中最应被尊重的群体,最不该被遗忘的群体。
如今,闯过枪林弹雨有幸活下来的抗战老兵,已风烛残年,独自走在离去的路上——生命如此坚强,又如此脆弱。趁一切还来得及,让我们也能“有幸”接受抗战老兵的检阅。让我们怀着最真诚的敬意和感恩,向这些久存于历史暗室中的老兵,致敬!让这段渐渐远去的历史,让书写这段历史的人,重回我们温暖的注视。(A19)
来源:园林学院 作者:园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