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实现"报告"内容,让百姓心中更有底
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长90多分钟,长达1.86万字。这份报告需要耗费多少人力才能最终定稿,又如何能让百姓站在火车站看大屏幕也能懂,并且实实在在地感受政府。(3月5日网易网)
政府工作报告是每年两会的“重头戏”,国内外都十分关注。一份政府工作报告包括了工作回顾、工作任务、政府建设等,每一字每一句都将体现一个政府的工作内容和重点问题。但,这报告中的一切工作都是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为建设好国家而努力奋斗。
把百姓的“关注”变成干部的“专注”。老百姓最关心的地方,就是干部们应该使劲的地方。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蓝天保卫战”、“河长制”、“国家公园体制”,无一不是从生态环境问题出发,为打造更适宜老百姓生活的环境而倾注更多的精力。如果一味的只注重发展经济,而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那将会使老百姓的生活环境越来越差。试问哪一个老百姓不希望能够生活在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环境下。因此,干部们要读懂政府工作报告,善于发现老百姓生活中的问题,倾注自己的精力,为老百姓排忧解难,让老百姓的每一个关注都能有一个正面的回应和一个正确的解决。
把百姓的“疑问”变成干部的“自问”。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很多关键词及描述其实就是在对百姓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正面、全面的回答,让老百姓能通过报告中的内容对国家的重点工作及重大举措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而不是仅仅让报告一念而过。其实,在日常的工作当中,干部们应该多深入基层,俯身听听老百姓的声音,把那些疑惑都听进心里,认认真真地去思考这些问题,多问问自己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该采取何种办法为老百姓解决困难。
政府工作报告从起草到审议,是一个聚民心、集民智、显民意、扬民主的过程。干部们需要做的是尽可能的完成报告中提出的工作任务,让老百姓能够得到更多实惠,才不枉费老百姓的满怀期待。(唐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