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书店:数字时代的“阅读后花园”?

09.05.2016  11:14

  在网络阅读愈发蓬勃的当下,实体书店的生存状况不断受到冲击。曾经遍布城市各个角落的书店,是否终将成为拥趸者的记忆?

  记者走访发现,与咖啡店、文创产品进行捆绑经营,已成为时下流行的书店运营模式,唯有找准特定需求的书店,才能站稳脚跟,在数字时代闯出一片“阅读后花园”。

 阅读走进数字时代

  指尖儿划过书页闻着墨香,翻看纸书时那种满足感,对于固守着纸质书的粉丝来说很重要,但未必适应所有人。互联网时代,一些人认为打开手机、电子书阅读器和看书的感受一样,甚至还具备不少优势。

  “比起在拥挤的地铁、公交车里双手捧着本书读,还是电子书更方便。一本小说在书店售价几十元,电子版仅售几元,还能随时下载最新刊物。”读者晓琳坦言,她并不否认书店的重要性,“但如果书店仍按落后于时代变化的经营模式继续下去,关门或许是迟早的事情。

  人们的阅读方式在悄然改变。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发布的《国民线上书籍消费大数据报告》指出,电子书阅读量上升迅猛,静下心翻阅纸质书则越来越难,人们更加青睐便携、容量大、可随时阅读的电子书。从日均阅读时长看,纸质书的阅读时间已远远落后于手机阅读时间。

  读书正逐渐从纸上走进数字时代,纸质书对于阅读市场的“垄断”,也逐步被数字媒介所打破。

 书店转型  多元化经营

  当实体书店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时,很多书店都在不断注入转型新动力,力图将流失的读者重新拉回书店。

  暖暖的色调搭配萌萌的多肉绿植,“”的氛围萦绕其中,这家开在社区里的书店“甲骨文·悦读”刚成立了不到三个月,却展现出社区书店的与众不同:社区里平日老人孩子多,书店就搭建了亲子阅读区,并入驻育儿品牌给孩子们讲故事;在涵盖简餐服务的同时,也在开展公益阅读活动,邀请名家走进社区,为居民带来主题讲座、新书推介等。

  “跟开在商超里书店不同的是,来这儿的几乎全是周边社区居民。”书店创办人贺超说,相比于传统街道图书馆,这里既可借阅也能售书,图书每天都在更新。目前,书店还提供了“艺术进社区”项目,“我们有授权允许把全世界博物馆名画复制下来,装框后在书店展示。相应的每幅画,居民能一天一块钱租回家,挂腻了还可随时来替换,或直接买走。

  在贺超看来,将书店开到社区里能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养成看书的习惯。这样,社区自然就有书香气息了。今后,还将推出“有声书店”概念,提供有声语言培训和有声书赏听,并着手在东城区开办第二家。

  以书店为主体,以沙龙为主导,突破“单一卖书”理念,转变为思想交流平台。新媒体时代,传统书店正转型为多元化经营的书店,由单谈(沙龙品牌)、单读(出版物)、单厨(餐饮品牌)、单选(原创设计品牌)组成。办文化沙龙、做新媒体、提供餐饮和在淘宝、微店销售书店系列商品,这些都在依托粉丝积累的基础上发展着。

  周末,位于朝阳大悦城的“单向空间”吸引了不少人挑选书籍,钢笔等文化用品也成为选购品种之一。尽管“单厨”营业面积占整体的一半,工作人员仍称,相比购买咖啡饮品,还是购书顾客占多数。

  还有“天堂时光”书店,他们在国内开设了20多家分店,原创明信片和纯手工旅行产品是这家加盟店的特色,店门口悬挂的五彩经幡、各国书籍、值得细读的明信片都呈现出旅游文化。北京的分店已开业两年,咖啡品鉴课、电影放映及分享类活动不时举行,消费者很是欢迎。

 电商瞄准实体书店

  “虽然网络很发达,但只要来到书店,就会与书有意想不到的邂逅。哪怕是排队买单时看到他人手里的书,也会产生进一步阅读的想法,这种体验是网络书店不能给的。”读者小冉对实体书店的存在颇为认可。

  欣慰的是,在对我国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调查中发现,2015年有57.5%的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这组数据正说明了纸质书的生命力。

  调查发现,人们选择纸质图书更加精准、有目的性,《国民线上书籍消费大数据报告》显示,其中增长最快的为教材教辅与少儿图书,教育与学习成为购书的最大动机。现代人阅读品位在提升,更习惯于用电子阅读设备消磨零散时间,这些都导致人们对纸质图书阅读精品化的需求也在增加。

  值得玩味的是,一些图书电商也开始在全球实体书店领域跑马圈地。据悉,亚马逊在去年年底推出该品牌首家实体书店后,当当也宣布计划在3年内开设千家实体书店,线上线下同价销售。业内人士称,实体书店所呈现的阅读体验和文化氛围是虚拟阅读所不能取代的,图书电商也想借此带动线上销售。

  在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商务部特聘专家洪涛看来,无论网络如何发展,实体书店都是不会消失的,“特别是婴幼儿和老年书籍还是会以纸质形式呈现。”实体书店转型升级后,结构会进一步优化,更多地以线上线下相融合的经营模式发展。(来源:北京日报 京报集团记者:樊一婧) 【编辑:刘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