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宝鸡模式”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良性长效运行

10.05.2016  17:11
  (通讯员赵晓晨)“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宝鸡市先后建成供水工程942处,有效解决了95.23万农村群众的饮水不安全问题。特别是通过建立以县为主体的工程维修基金制度,依托乡镇水务站全面推广工程专业化管护,形成了独特的农村饮水工程管理“宝鸡模式”,切实保障了广大农村群众生活用水到锅头,也为全省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树立了典范,充分发挥了积极的引导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在农村饮水工程建后运行管理方面,宝鸡市在全省率先完成了乡镇水管单位体制改革,将陇县、千阳等县区的97个乡镇水管站,一举纳入了县级财政预算管理事业单位。以此为契机,全市农村饮水依托乡镇水管站,成立了以镇为主体的农村饮水管理站,对村镇供水工程实行专业化、规范化管理,创建了乡镇供水一体化的“宝鸡模式”,较好地做到了农村饮水工程有人管、能管好,良性运行、长久受益。
  着眼进一步创新体制、搞活机制,宝鸡市积极探索建立县区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基金。市政府专门制定了《宝鸡市农村供水管理办法》,并将《岐山县农村供水工程维修基金实施细则》转发各县区,要求参照建立县级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基金。目前,全市已有10个县区成立了农村饮水专管机构,8个县区出台了工程运行管理办法,9个县区建立了工程维修养护基金,累计落实各级财政补贴80余万元,确保了农村饮水工程建后运行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为保障广大群众都能够喝上安全放心水,宝鸡市还切实加强水源地保护和水质安全工作,12个县区均设立了农村饮水水质监测中心,加大供水水源地保护力度,及时依法查处水质污染事件,并对取水、制水、供水实施全过程管理,定期强制检测水源水、水厂水和用水点的水质,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城乡供水水质监测网络,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水质合格率一直走在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