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在人民大学举行
5月17日,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经济学院、中国诚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本次会议对2017年4月的宏观经济数据进行了分析与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元春出席会议,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高级研究员张斌,华融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等专家学者参加研讨。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经济学院副教授于泽代表课题组发布了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报告。
报告指出,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逐步推进、宏观政策支撑和国际经济周期复苏的作用下,我国宏观经济已经企稳,保持了较为平稳的发展态势。但是,现有经济企稳更多是一个补库存的短周期,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全面可持续的内生复苏还有待时间。更多支撑经济的是宏观政策和国际经济周期复苏,靠宏观政策和对外的经济部门回稳,市场端的动力还在积蓄中,两极分化仍然持续,经济还没有真正步入生产稳步扩大的新周期,下半年稳增长压力仍然较大。在这种环境下未来还是需要坚持金融去杠杆这样一个大的方向,这是因为今年是金融调控的最佳窗口期,不容错过。在金融调控过程中需要注意几点:首先,注意监管协调,防止竞争性监管;其次,加强货币政策对市场利率的关注,加快推进将市场利率设为基准利率的工作;再次,维持社会融资总量基本稳定,重点是调整融资结构,强化银行资金回表;最后,密切监控资本账户,务必维护汇率稳定。
与会嘉宾围绕四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和分析报告进行了研讨和点评,就我国当前宏观经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发表了各自的见解,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刘元春副校长在讨论环节中认为,对于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一季度数据还是有虚高的因素,4月份逐步朝大家预期的方向发生变化。但是,对于这个趋缓的判断,还存在很多分歧。出现这种分歧的原因在于四个方面:一是关于是否摆脱工业萧条的判断;二是对于世界经济景气传递的情况的判断;三是在房地产调控政策全面加码的背景下,房地产行业是否会在这种调整中出现价量齐跌的判断;第四个方面也是最大的分歧在于,去杠杆的过程中会不会因为强化监管而带来额外的风险。他表示,这几个方面的分歧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对于宏观经济走向的判断。但是从短期来看,中国经济前高后暖的格局是必定会出现的。在这几种力量的综合影响下,明年宏观经济究竟是形成持续回落,还是会有明显反弹,我们认为目前整体的状况比想象中要好,判断还是偏乐观的,但是关键还是在于改革,尤其是政府改革和国企改革。
宗良表示,我们正面临着宏观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稳中求升的阶段,对外经济趋于平衡,国内去杠杆加速。在坚持供给侧改革的主线下,三大需求之间基本平衡,通过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合理调节,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维持汇率稳定,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这样可能使经济保持平稳增长,又让外界感受到中国整体保持良好的预期。宗良还表示,对于未来宏观经济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保持潜在增长率的持续提升以及实现区域经济的结构优化都是很关键的问题和方面。
张斌表示,当前宏观经济已经处于景气阶段的下半场,进入二季度以后经济指标会从高点慢慢往下走。但是即便是这样,各项指数依然会停留在很高的位置,销售增速、价格水平和利润都还不错,企业的日子也不会难过。真正困难的的日子可能会出现在明年。张斌认为,当前人力资本密集型服务面临很大的瓶颈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不适当的管制政策导致公共部门不作为,与此同时私人部门又难以进入等方面。
伍戈认为,在缺乏很夯实的需求特别是终端需求推动的情况下,当前宏观经济的很多增长数据都与价格的幻觉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一旦价格开始回归,PPI开始逐步下落,而真实需求终于开始水落石出的时候,整个经济将会现出它的原形。前期关于很多市场争论的新周期还有一些新现象,可能我们现在的判断里还不够准确,大家还是回到更加理性和现实的问题上来。伍戈强调,对于当今世界复杂的情况而言,如何形成一个科学的决策变得越来越重要。总体而言,还需要继续坚持开放和改革,强调更加市场化的配置。
“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是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的品牌论坛“中国宏观经济论坛”在十周年之际重点打造的常规性活动,拟于每月举办一期。分析会突出“时效性、学术性、政策性”,旨在汇聚政府部门、行业和学术界的思想力量,针对宏观数据进行及时分析,把脉中国经济,提供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