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天瑜:工科男的光影世界

13.01.2015  20:28

学通社记者 史英彤

宋天瑜近照。

  宋天瑜,清华大学大四“威武雄壮的紫冬花”一朵。2014年10月,一组名为“清华大霾”的照片在社交网站上被疯狂转发。默默地拍着照片的宋天瑜,通过这次作品的大火,莫名地被推到大家面前接受“点赞”的洗礼。他表示,说起这事,“还真有点小激动呢”。

清华大霾》的诞生:无心插柳柳成荫

  20宋天瑜的一组照片《清华大霾》突然在各个社交网站火了起来,这一点,连他自己也没有料到。

  那几天北京雾霾特别大,有一次从主楼出来,宋天瑜发现主楼在雾霾中竟然“消失”不见了。他当时就想着等再一次有雾霾的时候就拍出一个系列,准备叫它“消失的清华园”。几天后又有了雾霾,宋天瑜凌晨一点扛着相机就冲出宿舍,结果发现不管从什么角度都没办法让主楼彻底“消失”,就决定把这个组照改名为“清华大霾”。

  实际上,在拍摄这组照片之前,宋天瑜的风光摄影一直带着明媚亮丽的色彩。就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这组照片能够把通常看起来很丑陋的霾拍得别有一番滋味。

  “影像是生活的另一面。”宋天瑜说,“生活中的霾可能在镜头下展现出截然不同的美感。”在这组16张的组照当中,有“霾”字厅,有“主霾”。有人说他用一组图毁掉了清华风光摄影的所有小清新,有人说他所拍摄的清华的霾恰恰给清华风光摄影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也有人说这种病态美反而从侧面反映了清华人对雾霾的态度。

  但其实宋天瑜觉得,在拍摄这组照片时自己并没有格外花心思,也并没有刻意去想通过这组照片表达某种情感。从当天凌晨一点拍到三点,摁了一百多次快门之后,雾霾已经慢慢散了,揉了揉已经酸涩的眼睛,宋天瑜开心地回到宿舍倒头就睡,完全忽略掉了相机里那些“嗷嗷待修”的照片。

  两天后,宋天瑜终于“老大不情愿”地开始对《清华大霾》组照进行修片,只一个下午就完成了后期工作。把成品交给摄影队的小伙伴之后,他基本再也没有过问,继续过上了自己悠闲的“风光”生活。

  不到一个星期,人人网、微信朋友圈里,《清华大霾》的照片被大家疯转,宋天瑜才后知后觉地发现,原来自己拍的照片就这么火了。《清华大霾》的大火纯属“无心插柳柳成荫”,“没办法,我一直这么幸运。”这话幽幽地从他口中飘出,具有玩笑的意味。

一部相机打天下

  大二的时候,热爱摄影的爸爸送给他第一台照相机,宋天瑜和风光摄影自此结缘。

  自称是“非常业余的风光摄影师”的宋天瑜,已经是自动化系大四的学生了。一边是文艺气息浓厚的风光摄影,一边是研究态度严谨的工科专业,两种元素交织在宋天瑜的身上,就像他的性格,温和克己却又机灵活泼。

宋天瑜工作照。

  大三下学期加入学校艺术团摄影队,宋天瑜已从“小鲜肉”风光地变为风光组组长,时常拉着组里的人去外拍。不过相比大家一起,宋天瑜更喜欢单独行动。平时的休闲恐怕就是在清华的各个角落游荡,寻找打动自己的瞬间并且用镜头记录下来。

  宋天瑜的作品大多数是校园景色拍摄,每一幅作品里都有自己的情绪在里面,“当你心里有了那种东西,你就会不自觉地把这种情绪拍出来,不管别人懂不懂,只要我再次看到这张照片,我都能想起当时自己的心情。”也许正是在这种心绪的影响下,他对自己的快门格外珍惜,“感觉不对,绝对不会摁下去”。

  宋天瑜自诩不是个“器材党”,从开始接触摄影到目前为止只有过三部相机,镜头也只是“平民级”,够用就好。他觉得,器材的好坏并不会决定作品的优异,甚至第二部相机如果不是因为使用过度、多个功能濒临报废的话,他应该会“一部相机打天下”。

未来的“路”

  宋天瑜一直觉得摄影只是一个健康的爱好,会让自己有“山洪暴发般的灵感和创作欲”,但他并不想把它变成自己的职业。“难得有一个爱好,干嘛要把它变得那么沉重呢?”在宋天瑜看来,越没有功利心,才能拍出越真实越打动人的作品。

  当被问及自己的下一个创作想法的时候,他迫不及待地说:“我想到的下一个选题是清华的路。清华大大小小的路不计其数,每一条路都有自己的美感和故事。比如小红楼旁边的那条小路,真可谓是‘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这个想法我想了很久了,而且已经拍摄了一些,这里面的情绪只有我能懂也好。”

  也许离真正的大神还有很远的距离,但是现在的心态已经让宋天瑜有了“追赶的勇气”了。看到大神的作品不再像之前那样膜拜,而是淡然处之,吸取经验,想想自己没准也能拍出那么好的作品呢,这应该也就是宋天瑜一直不断尝试不断摸索的动力源头所在。

(清华新闻网1月13日电)

供稿:校团委 学生编辑:小 西

 

(http://news.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