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北国这片绿

24.05.2017  18:11
守护北国这片绿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五·六”特大森林火灾30周年生态恢复调查
  5月初,南方已是初夏,黑龙江漠河依然春寒料峭。从直升机里望去,茫茫林海尽收眼底。很难相信,就在30年前,这里曾发生过一场震惊中外的特大森林火灾。
   生态修复等不得
  在漠河林海深处,立着一块纪念碑,这里是1987年的“五·六”特大森林火灾起火点。如今,曾经的焦土已被樟子松、落叶松、白桦树覆盖。
  漠河是我国气温最低的县,年平均气温零下5.5摄氏度,无霜期不到3个月,树木生长极其缓慢。30年过去了,焦土上新生的白桦树才长到杯口粗,大约还要50年才能成材。
  1987年5月6日,黑龙江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爆发,熊熊烈火持续燃烧了28天,吞噬了整个漠河县城和塔河县大部分地区,101万公顷森林,五分之一的林地化为焦土。
  为尽快恢复生态、重建家园,大火刚刚扑灭,植树大军就开进了山里。每天24小时,人们吃饭花3小时,睡觉花5小时,剩下16小时干活。“吃三睡五干十六”,是当时林区人重建家园的真实写照。
  “当年烧了多少树,我们就种了多少树。现在,我们这里森林覆盖率已经恢复到了92%。”图强林业局局长王成军说。
  “1987年的整个夏天,大家干劲十足,吃住都在山里,齐心协力种树。”回忆起灾后重建,西林吉林业局营林管理处韶刚感慨万千,当时环境虽然艰苦,但大伙儿种树的热情非常高。以西林吉林业局为例,从1987年至2007年,全局人工植苗57231.47公顷,人工促进天然林更新44980.23公顷,成活率高达87.9%。2008年至2016年,西林吉林业局又完成人工造林1333.33公顷,补植补造13020公顷,抚育中幼林90000公顷。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吕剑钊给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截至2016年末,全区共组织完成森林抚育1855.4万亩、补植补造148.83万亩、人工造林10万亩、义务植树595.7万株。通过一系列的管育措施,全区森林蓄积、面积及森林覆被率实现了持续恢复性增长。大兴安岭全区森林面积由2010年的676.0万公顷增加到2016年的684.1万公顷,森林面积增加了8.1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2010年的80.95%提升到2016年的81.91%。
   立体防护不松懈
  经历过森林大火的林区人深知:枝繁叶茂一百年,化为灰烬一瞬间。林区生态恢复,三分靠种,七分靠护。
  林海里,一座瞭望塔高高矗立着,这是华正国的哨位。华正国今年56岁,是漠河众多森林防火瞭望员中的一位。从1979年上塔至今,他已默默值守了36年。瞭望塔地势高,吃水要去16里地外的小河背。这都不算什么,最讨厌的是“草爬子”,长得像虱子,叮到人甚至能致命。前不久,“草爬子”钻进他的胳膊里,导致他缝了3针。不过,华正国最怕的并不是“草爬子”,而是“暴打雷”。松树富含松节油,遭雷击易起火。2016年的一天,他正在做饭,突然一个“暴打雷”,将塔旁30米处的一棵树从头劈了下来,幸亏他处置及时,才没酿成火灾。
  对森林防火的重要性,漠河县森林消防大队副大队长李东有着深刻的认识。“那时候,四面八方的天空全红了,火焰有几丈高,窗玻璃像冰块一样地融化了。”提起30年前的那场大火,他记忆犹新。
  据介绍,1987年的大火虽有温高物燥、风力过大的因素,起因却是人工不慎肇事。“防火实际上就是防人。要想管住火,必先管住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防火办副主任赵晓刚说。每年进入高火险期,林区就实行封山戒严。清明、五一、十一等火险高危期,地县乡村四级领导牵头分片负责,并组织机关干部采取包村、包组、包路口、包山头地块及坟区的方式,严格控制火种进山。
  在图强林政防火检查站,防火检查员董振江每天24小时驻守在路边,严格检查过往人员车辆是否携带打火机等易燃物,是否按进山证规定的路线通行。为确保防火检查万无一失,漠河县专门成立了防火稽查队,分3个组,每组5人,每天进山巡查。“现在林区多角度强化火源管控,经常通过入户签约、防火专栏、手机短信、网络微信等多种方式强化居民的森林防火意识,并在林农交错地带建立了农林联防机制,人为火灾发生率明显降低。”漠河县防火办防火稽查员尹德刚说。
  漠河县县长姚占军告诉记者,1987年大火过后,县里专门成立了防火办,国家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更新灭火器材,县里的灭火扑救能力越来越强。
  目前,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建有瞭望塔326座、检查站145处、永久性机降点63处、直升机加油站3处、吊桶取水池116处、航空护林机场3处、移动航站1个、防火物资储备库15个,配备有各类防火专用车辆1545混合台、防火通讯设备3988台(套)、各种扑火机具34000件(套)。同时,还建成了由程控电话、视频网络、短波、超短波、卫星电话、公众移动网络组成的通信网,形成了覆盖全区的三级防火通信网络和卫星遥感、飞机观察、高山瞭望、地面巡护“四位一体”的监测方式,确保了“火险早预警、火情早发现、火灾早处置”。
   绿色转型求长效
  在古莲森林资源管护区管护站,记者见到了40岁的专业扑火队员张广波。张广波以前是名伐木工。像张广波这样,从伐木工转为护林员的林业职工,在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有成千上万人。伐木工人以前除了砍树收入,还有高寒补贴。2014年4月1日,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后,如何转型增收,成为林区可持续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大兴安岭地区的办法是发展生态主导型的“六大产业”,即生态旅游业、森林生态食品业、生物医药业、森林碳汇业、水经济、文化产业。
  大兴安岭地区纬度高,处于我国最北边,具有大森林、大冰雪、大界江、大湿地、大氧吧等潜在的优势旅游资源。林区为此确定了“两地、三线、四区、五营地”的旅游发展布局,积极打造找北探源、界江览胜、冰雪体验、湿地观光、激情漂流、森林避暑、森林康养、森林自驾、低空飞行等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2012年至2016年,全区累计接待游客2151.47万人次,累计实现旅游收入204.83亿元。
  除此之外,林区大力扶持种植业、养殖业和绿色食品加工业。
  张广波还有一个身份是古莲食用菌种植合作社社长。2014年停伐后,没有伐木收入,他就试种木耳。优质干木耳每斤能卖100多元,一般等级也能卖到70元至80元,从管护站加入合作社的员工每年人均可增收2万元至3万元,比伐木收入高得多。
  阿木尔林业局局长鲁智勇告诉记者,当地野生蓝莓富含花青素,纯天然、无污染,野外资源量约500吨。每年8月份,是野生蓝莓的采摘期,群众靠采蓝莓,每天最少能挣400元至500元。阿木尔林业局还投资5000万元,创办了蓝莓庄园,建成日光暖室10栋,种植优质品种蓝莓200万株。阿木尔蓝莓庄园庄主田福河介绍,这里很快将成为国内知名的现代化蓝莓繁育、种植、观光、科研基地。
  2015年以来,大兴安岭地区累计发放扶持资金3000余万元,建成全民创业示范基地182个,其中蓝莓基地25个、食用菌基地94个、北药基地20个、特色养殖基地33个,建成县级电商产业园5个。全区电子商务交易额累计达到2.27亿元,实现增加值5448万元。同时,林区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目前已与蓝源资本集团签订总投资21.4亿元的能源草一体化现代农业项目合作协议,总投资7亿元的农夫山泉矿泉水项目也已开工建设。大兴安岭地区单纯依靠“木头经济”的时代已经过去,多元化的发展体系正在形成。(记者 黄俊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