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人退绿进,风景这边独好

07.12.2016  23:37
人退绿进,风景这边独好 ——宁夏实施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工程见闻   11月29日,一场雪过后,位于六盘山西侧的固原市原州区张易镇三湾村沉静在冬日的暖阳中。
  “老百姓迁走之前这里可不是这样。因为人多羊多,植被惨遭破坏,水土流失严重,一到冬天,山上光秃秃的。”自治区林业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实施的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工程,让这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2013年,当三湾村322户农民迁出居住了多年的家乡时,大家曾担心,随着人的离去这里会变得荒芜起来。
  不能人去山荒。原州区政府在百姓搬走之后,对迁出区进行拆除平整,种植了170万株各种树木,全面实施自然恢复和人工造林相结合的生态修复工程。该区成立了三湾林木管护站,加强林木抚育管护工作,促进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如今的三湾村已融入大自然的怀抱,成为六盘山水源涵养林中的一分子。
  “像三湾村一样,自实施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工程以来,我区已完成生态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270.83万亩,其中林业工程108.42万亩,草地恢复工程162.41万亩,生态移民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修复。”自治区林业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林业厅与农牧厅、水利厅、扶贫办等单位通力合作,积极组织实施生态修复工程,目前已完成人工生态修复83.64万亩,占年度总任务的109.7%,其中林业工程32.85万亩,占年度计划任务的124.6%;草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完成50.79万亩,占计划任务的101.8%。
  为了防止修复的生态再遭破坏,我区在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中坚守两条“红线”:2017年之前,移民迁出区土地必须全部收归国有;2020年之前,移民迁出区土地不得进行任何经营性开发建设,不准以任何名义引入企业、个人对移民迁出区土地进行承包、经营和使用。
  同时,生态移民区迁出区政府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原则,采取“封、造、育、管”相结合的措施,提高生态修复成效。3年时间,我区生态修复工程就使移民迁出区的生态环境大为改善。
  日前,记者在生态移民迁出区采访时看到,昔日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的南部山区,已是草木茂盛,鸟鸣不断。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六盘山区野生动物数量明显增多,呈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景象。
  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工程,不仅让昔日负载沉重的六盘山得到了休养生息,恢复了绿水青山,而且也成为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花果山”。
  隆德县涉及生态移民的13个乡镇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恶化的六盘山外围土石山区等地。全县2.8万多人迁出之后,该县实施了人退绿进工程,在迁出区完成生态修复造林13万亩,种植多年生牧草3万亩。“我们还把生态修复与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结合了起来,大力扶持发展优势特色经济林产业。”隆德县林业局局长柳钰明介绍,全县发展林业药材4万亩、苗木花卉1.5万亩、核桃等经果林1万亩,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在生态修复区大力发展优势特色经济林产业的带动下,2016年,我区新增红枣、苹果、花卉等经济林作物14万亩。
  据悉,“十三五”期间,我区将在盐池、同心、中宁、海原、西吉、泾源、彭阳等县区的移民迁出区,完成人工造林100万亩,草地恢复工程100万亩,封育80万亩,实施中幼林抚育20万亩,退化防护林改造20万亩,使移民迁出区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和防风固沙等生态功能显著增强。(记者 吴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