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第二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论坛”

24.03.2016  20:10

3月22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论坛”第二期举行,论坛主讲人为清华大学哲学系韩立新教授,议题为:“从国家到市民社会——《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郝立新,《教学与研究》总编秦宣,马克思主义学院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研部负责人张云飞、国外马克思主义学科带头人黄继锋、《教学与研究》资深编审孔伟研究员等来自校内外的50多位师生参加了本次论坛。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秀琴教授主持本次论坛,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臧峰宇应邀做评论人。

本次论坛论题系韩立新教授近年来所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学术外译项目以及其专著《<巴黎手稿>研究》的相关延伸成果。主讲人立足于对1843-1844年间(从“克罗茨纳赫笔记”到“巴黎笔记”)马克思早期思想的文本研究,他认为,《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等文献,已表明马克思完成了由“国家与市民社会”二元论框架向“市民社会”一元论框架的转变,并在此意义上实现了对黑格尔式“国家”一元论框架的超越。而且,正是“人的解放”议题的“意外”获取,使得马克思得以在逻辑上“突然”完成了这一转变。

臧峰宇副教授不仅为与会者提供了与主讲内容相关的丰富的时代和思想史背景,还就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的新旨趣,以及马克思反对鲍威尔式“政治解放”的“宗教方案”的深刻意指等问题向主讲人的相关论点提出了质疑。马克思主义学院郗戈副教授和赵玉兰副教授也针对主讲人和评议人所延展的话题,围绕着“马克思为什么要放弃国家一元论框架”“马克思与黑格尔在国家与市民社会的看法上有何异同”“马克思的‘人的解放’比鲍威尔的解放方案到底进步在哪里”“马克思的市民社会一元论框架在日后的其他经典著述如‘穆勒评注’中会有怎样的发展”“青年马克思‘人的解放’主题及其普遍性诉求,是否在成熟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得以完成”等诸多问题,向主讲人提问。论坛期间,与会师生针对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论坛” 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道路协同创新中心联合主办,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的前沿问题,以“主题讲座”“对谈”和“对话”等多种形式,为国内外、老中青三代学者和青年学生构建学术交流与对话的高端平台,推动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