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人事学院举办“读史读经典”暨学生党员先锋工程与团员“四进四信”理论学习报告活动
4月8日,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读史读经典”暨学生党员先锋工程与团员“四进四信”理论学习首场报告在求是楼开讲,院长杨伟国为大家解读《科学管理原理》,与同学们一起品读这本百年不衰的经典著作,直面心理革命问题,探讨管理的要义。劳动人事学院党委书记唐鑛等教师、各教工党支部书记、学生党支部书记、学生团支部书记、入党积极分子,以及2014级本科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杨伟国教授以作者的生平故事为线索,为大家介绍了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经济学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所著《科学管理原理》的主要内容,并与同学们一起探讨对书中内容的理解。杨伟国教授指出,这本书中所探讨的问题涉及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其所述的经典理论历经百年对今天仍有指导和启发,每一次对它的阅读都能够让我们感受到思想的积累和升华。
杨伟国教授介绍,泰勒18岁时由于身体原因放弃了进入哈佛大学念书的机会,成为费城一家工厂的学徒。在这个工厂里,他看到了优秀工人的精湛技术,也看到了“恶劣的工作状况”——工人对产出的限制、糟糕的管理以及工人和管制者之间的紧张关系,这成为他研究科学管理的动力。4年后,泰勒进入米德维尔钢铁公司,从普通工人晋升为总工程师,他只花了6年。在这6年间,他还在哈佛大学等校自修了数学、物理、机械等课程,为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打下了更扎实的基础。杨伟国教授指出,管理学的知识习得不能仅仅依赖书本,但也不能只依赖实习工作。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必然要有丰富的、不同身份立场的实践经验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才能真正解决好管理人力资本的问题。
杨伟国教授介绍,泰勒在他的“任务管理系统”中发明了一个叫做“职能工长”的独特监督方式,并列出了承担这一职务所需条件。这是一个岗位的开创,也是对此岗位胜任力模型的开创——创立一个在当时看起来毫无实物产出的岗位,最关键的是进行一场心理革命。杨伟国教授强调,管理的最高境界在于摆脱对人的依赖。百年之后的我们,依旧生活在一个生产效率有待提高、心理观念有待扭转的社会;根治效率低下的良药在于系统化管理,而不在于收罗某些独特的或者不同寻常的人物。从本质上说,科学管理是一场关于责任的心理革命,这是科学管理的本质。工人和管理者双方要共同发掘企业中每一个人的潜能,以便每一个人都能尽其天赋之所能,用最高的劳动生产率从事最适合他的工作。
杨伟国教授还与到场师生进行了互动答疑,回答了同学们分别就科学管理对19世纪劳资关系的影响、如何应用科学管理方法、怎样找到学习与实践的平衡等方面提出的问题。
本次讲座是劳动人事学院2015年“读史读经典”系列讲座的首场报告。“读史读经典”系列活动旨在通过课内、课外有效衔接的系列教育活动,引导同学们“回归经典”、“接近名著”,着力培养同学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及阅读兴趣,有效提升同学们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式学习能力,为未来学业发展与事业进步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和文化基础。同时,本场讲座也是学生党员先锋工程、共青团员“四进四信”系列活动的理论学习活动,是学生党建工作的积极实践,也是对学生党员、学生党员干部、学生团员的集中理论学习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