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王利明:仰望那遥远的星空

07.12.2016  11:21

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对苍天和道德律的敬畏,要求我们进行严格的道德自律,真正做到“俯仰不愧于天地”,于“幽隐细微”处严格要求自己,“不欺暗室,不愧屋漏”。

有人说,“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如果它的意思是指,我们要征服宇宙,探索未知,我们要远航大海,走向深蓝,这无疑会为我们树立远大的理想。

仰望那遥远的星空——博大、深邃、美丽、璀璨,像是悬浮在茫茫苍穹中的星海,又似散布在湛蓝天幕上一颗颗耀眼的明珠,让人痴迷!

那遥远的星空仿佛有一种神秘的力量,不断激发人类发现和探索宇宙的神奇欲望。哲学家仰望这片星空,探索人类过去和未来的哲理;科学家仰望这片星空,发现宇宙无尽的奥秘;文学家仰望这片星空,书写来自天外的故事;地理学家仰望星空,从日月星辰的运转中探索地质变化的真谛;占卜者也仰望星空,或许是他们试图从星座中窥探人生的秘密。其实,宇宙远比我们想象的要神秘复杂得多,许多宇宙现象也许是我们连做梦都无法想象的。也许正因为此,它才如此充满魅力,吸引着无数探求科学真理者去思考、去求索……

灿烂星空还是每一个晴朗夜晚的最美风景,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抬头仰望,都会立即被那星空的璀璨吸引,让人无限神往。我小时候也总爱仰望浩瀚的星空,尤其是在故乡的明月夜。记忆中故乡的月亮像一块弯弯的、晶莹剔透的白玉,镶嵌在漫无边际的夜空,皎洁的月光与群星交相辉映,繁星点点,若隐若现,似乎在向我们传达某种“天机”。偶尔有颗流星划破天空,亮极一时,随后又湮没在浩渺的星辰大海。北斗七星的有序排列,组成了明亮的、美丽的图案。古人相信天人感应,据《晋书·天文志》记载,“七政星明,其国昌,辅星明,则臣强”。可见,古人善于从星空的变化中推断人世间发生的大事。

小时候在盛夏的夜晚,我很爱听老人们讲牛郎织女、王母娘娘的各种神话故事。说书人说,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是地上的人的化身,天上有多少星星,地上就有多少人。每当流星坠落,就可能是人间一位将星陨落。听到这些,小时的我总会仰望那高远的星空,心想天上的星星是不是也像人一样个个不同,是不是也会吵嘴、打架啊,人们所向往的天堂在哪里?是不是就在这闪闪发光的星群里?……我一直保持着儿时对浩瀚星空的这种憧憬,即便在成年后,我也不时会仰望星空,陷入沉思和遐想之中。

仰望星空,顿感星际之浩渺,宇宙之无穷。仰望星空,顿感人类的渺小、生命的短暂和珍贵,人的生命就像是流星一样,一闪而过,在这个世界上仿佛不曾留下痕迹。记得在我的导师佟柔教授生病期间,有一次深夜,我陪伴他在医院散步,那一天,满天星斗熠熠生辉,一轮明月照如白昼,恩师望着星空,沉思良久,缓缓对我说:“你看看满天的群星,多么壮观!再看看我们人类,是多么渺小啊!”恩师已离开我们很多年了,但这句话仍在我耳际萦绕。星空无垠,人的心胸也当如此开阔辽远。当我们仰望头上的那片星空时,其实也并非真的是头顶上的那片星空,而是闪耀在内心的一片星空,心纳星空,有容乃大。在天地之间,人世烦恼与纷争则更仿若云烟,雨下得再大也会晴朗起来。人世间无穷尽的烦恼、喧嚣似乎都可以置于脑后。纳于天地之间,那些生活中的细小尘埃则再也不能遮蔽人的眼睛,轻轻地拂去那些尘埃,可以让人看得更清晰、更高远、更博大。想一想,人的一生确实就像那转瞬即逝的流星,但一个人一生只要能做一些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事情,即便其事迹并不轰轰烈烈,也足以像那闪耀一刻的彗星,在那恒久绚烂的星空中显得弥足珍贵。古往今来,那些仁人志士、先贤哲人,有如天上的繁星,永远闪耀,点缀着浩瀚的人间星空。正是因为人生之短暂才觉其珍贵,确如先贤所说,“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

仰望星空,顿感一种博大、深远、莫测的自然力量,让人感到敬畏与震撼。仰望星空,“塞乎天地之间,尽是浩然”。康德曾在《实践理性批判》中说:“两样东西,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对之凝神思索,它们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我头上的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律。”后来李泽厚在《浮生论学》中引用了这段话,并将其重新翻译为“位我上者,灿烂星空;道德律令,在我心中”。这句话读起来颇有韵味,朗朗上口。康德将人的内心的道德律令与头上的星空等同,星空于人是崇高的,道德律令则可以是人最崇高的精神准则,也可以是人最基本的行为约束。人心中的道德律对于人而言,也如星空一般令人敬畏。古人倡导天人合一、德配天地,也倡导慎独,“俯仰不愧于天地”,人在做天在看,实际上就体现了对苍天和道德律的敬畏。这种敬畏要求我们进行严格的道德自律,于“幽隐细微”处严格要求自己,“不欺暗室,不愧屋漏”。如果没有这样的敬畏感,那人就将无所畏惧,无所不为,终至形同禽兽。

仰望星空,激发我们无限的遐想和幻想。有幻想才能有梦想,有梦想才能创奇迹。梦有多远,心有多高,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人生的翅膀才能飞得更远。古往今来,人类许多的神话传说都源于仰望星空时的幻想。我国古代将星座称为“星官”,三国时期吴国太史令陈卓统一了全天星官,编成了具有283个星官、1464颗恒星的星表,史称“陈卓定纪”,成为后人观察星象的基础,可惜原图早已失散,未能流传至今。在欧洲,从“地心说”到“日心说”“万有引力”等等学说的发展,展示了人类认识世界、探索宇宙、探求理性和规律的不懈努力的过程,这一过程也见证了我们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这颗蓝色星球和无边宇宙的探索,而这都源于我们时时刻刻的思考和创新精神——仰望星空的精神。人类一直在不懈地探索着宇宙,慢慢地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嫦娥奔月的美丽传说激发了我国一代代的航天人不断探索,“神十一”飞天、“长征五号”发射,一个个今日中国的航天故事,述说着“敢向蟾宫折桂枝”的传奇。曾经未知的月球也将很快留下我们的脚印,曾经空旷辽远的太空也将有我们的空间站,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已经开始接收来自宇宙深处的电磁波。也许不久的将来,人类大规模移民火星的梦想也将逐渐变成现实,人类探测到外星人的行踪,甚至与外星人交流,也可能不再是神话和幻想。我们虽只是这宇宙沧海中的一粟,但人类的探索精神是永不停歇的,人类的智慧也是无穷的。宇宙之大,规律无穷,但是人类在不懈前行,不懈地仰望、注视和追寻那遥远的星空,并一步步揭开宇宙和自然的奥秘。康德曾在仰望星空时说:“人们越是经常持久对之凝神思索,它们就越是使内心充满常新而日增的惊奇和敬畏。”我们需要仰望星空,不仅需要一颗好奇的心,也要怀着一颗热情的心去探索和发现星空的未知与奥秘。一个民族也好,一个国家也罢,都要有一些关注天空、探索星空的人,他们是时代的领路人,他们用自己的奇思妙想去给这个世界创造希望,开怀容纳这广阔天地。

仰望星空,激发人们产生高远的理想。我仰望星空时,常常幻想,茫茫宇宙本来是漆黑一片,是星星月亮驱散了黑暗,在暮暮夜色中,是北斗星帮助人们明辨方向;而在黎明前的黑暗时刻,启明星则给孤独的人以希望和梦想。没有理想,人生就会处处感到迷茫,生命也将失去前进的方向。天地有正气,男儿当志存高远。只有怀揣远大的理想,我们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满天的繁星把希望的光辉撒向人间,把大地变成奇妙的世界。有人说,“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如果它的意思是指,我们要征服宇宙,探索未知,我们要远航大海,走向深蓝,这无疑会为我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古希腊文化的开启者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遥望星空,冥想大海,从无限深邃的星空与海洋的联系中提出了深奥的哲学思想,把人类引向智慧的殿堂。今天,我们说走向星辰大海,这不是一种臆想,而要从脚下的路一步步走向太空和远洋,更不能指望一飞冲天、一蹴而就。有了事业的追求,我们才能规划人生,放飞理想的激情和成就事业的渴望。但放飞理想不等于空想,而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迈向理想的目标。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仰望星空总是自然而然地和“脚踏实地”联系起来的,不管是作为反面的教诲还是正面的鞭策。如果路在脚下,那么就要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这正仿佛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每一步踏踏实实地积累,才逐步推开神秘的、浩瀚的宇宙的大门。

仰望星空,给人以振奋的力量。古人仰望星空,时常心生自怜和感伤。李太白曾发出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感慨;杜牧只看到了“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的悲凉;而苏东坡在看到江月美景时,更多感叹的是人生苦短:“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我们在欣赏星空之美时,虽然也会感受到星空之大和生命之微,但绝不能仅仅停留于此,像古人那样只囿于个人得失、情感宣泄,而应当更多地想到如何珍惜光阴、珍惜时间,担当责任、活得充实,力求在有限的光阴里创造生命的奇迹。物之美没有时间长短,没有小大之限,人之乐也没有小大之分。我们所伫立的这片星空浩渺无垠,但每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人,都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光亮闪耀。每当我遥望星空时,虽也会自觉个体之渺小,但无形中总会被一种来自于宇宙的博大深远的力量所感染、所吸引。仰望星空,是美的欣赏,而非须臾之叹。仰望星空,在感受星空璀璨之美、壮观之美的同时,更应有“敢上九天揽月”的豪情。正如苏子所言:“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美若星空,壮若星空!仰望星空是那么美妙的体验,现在生活在都市,高楼林立之下,岁月倥偬之中,虽然常常看不到儿时盛夏夜晚的星空,但每当在闲暇时尤其是在故乡见到美丽的星空时,我仍会像儿时那样为之兴奋、为之产生无限的遐想,并从浩瀚的星空中找寻到继续前行的力量。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王利明,原文刊于2016年12月05日12版)

原文链接:

[学习时报]王利明:仰望那遥远的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