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孔子新汉学计划”:让海外留学生关注汉学“看见中国”

21.11.2016  20:54

新华社北京11月18日电(记者徐欧露 魏梦佳)英国人宋佑兰身着定制的长款唐式棉袍,用中文熟练地和别人打着招呼。在她的周围,坐着几十位留学生,他们来自不同国家、拥有不同肤色,但都说中文、写汉字,并且研究中国。

这是近日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的“‘孔子新汉学计划’博士生论坛”上的一幕。“孔子新汉学计划”是由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于2013年设立,用以帮助世界各国青年深入了解中国和中华文化,繁荣汉学研究。

记者从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了解到,目前“孔子新汉学计划”已与国内16所高校展开阖作,共招收了来自60个国家的330位博士生,专业涉及国际关系、哲学、历史、政治等人文社科领域,同时也为博士生们提供全额奖学金,全面保障留学生们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

宋佑兰现在是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的博士生,研究老庄思想。她说自己从高中起,就对中国古代文化痴迷不已。

西方不是黑就是白,但中国有阴阳五行,我太好奇了!”宋佑兰说,“我在中国学习的每个阶段都很享受,这些东西研究一辈子都不够。”她希望毕业后能留在中国的大学教授中国哲学方面的课程。

同样痴迷于中国文化的,还有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就读博士的俄罗斯姑娘米雪。米雪的本科和硕士都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研究中国历史和亚洲历史,原本有机会在母校读博、留校,但为了更好地了解中国,她还是选择了来华,加入了“孔子新汉学计划”。

来华一年多,米雪的汉语水准有了很大提高。她去了杭州、沈阳等很多中国城市,也参观了乡间的传统村落,发现中国是一个如此兼容并蓄的国家。“我觉得当初自己的选择很对。”她笑着说。

来自布隆迪的卡斯来中国已近10年,去年获得“孔子新汉学计划”奖学金支持,进入厦门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中国现在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你知道,不是所有的国家都能像中国这样提供这么好的学习机会。”他说。

卡斯非常满意这项计划的课程安排。“我们在这里学习的东西很实用,中国提供给留学生的教学内容、能选择的专业,都是我们将来能用到的东西。

现在,卡斯正专心研究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他最近读的一本书是中国人民大学王义桅教授的《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我在想,中国‘一带一路’的倡议能否同‘东非共同体’相结合,能否从经济方面跟中国多合作。”他希望将这个研究作为他的博士毕业论文题目。

卡斯还注意到,“中文热”正在家乡流行。“2014年那会,布隆迪大学孔子学院只给大学生讲汉语,现在从小学到高中都在学汉语。”卡斯笑着说,“可能我们父母那一代会多在欧洲留学,而我们这一代选择在中国留学。

孔子学院总部副总干事、国家汉办副主任静炜表示,现在有很多高中阶段的学生希望更多了解中国、看见中国、体验中国,“孔子学院总部希望通过实施‘孔子新汉学计划’让越来越多来自各国的年轻人关注我们的汉学研究和中国研究,一起成长,一起了解这个世界”。

原文链接:

[亚太日报]“孔子新汉学计划”:让海外留学生关注汉学“看见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