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津巴布韦大学孔子学院:教汉语的津巴布韦小伙孟强

19.01.2015  10:56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任杰):见到孟强是在津巴布韦大学孔子学院的图书馆里。这位相貌敦厚、质朴的青年人是孔子学院的一名本土中文教师。随着新学期临近,他正忙着备课做准备。

因为我身材高大,就把中文名字取了个‘强’字。”他用一口地道的中文说。人们常说,非洲人的语言天赋出众,中文学得好的人,音调吃得非常准,让人听起来自然而亲切。

孟强今年30岁,接触汉语已经7年多。2007年,津大孔子学院成立之初,孟强正在大学地理专业读书。出于好奇,他选修了汉语课。由于中文学得好,他本科毕业后,获得奖学金到中国人民大学进修了一年语言,又用两年时间取得了人大对外汉语教育硕士学位。两年前,他重返母校任教,成为了孔子学院的一名中文老师。

我是孔子学院第一批学生。那时,班上才16个同学,大家都不知道学习中文有什么用处。现在不一样了。一个年级有100多人修中文课, 这是个很大的变化。”孟强很有感触地说,“外语教学和发展形势是紧密联系的。现在来非洲的中国人很多,津巴布韦人也在学习中国的发展经验。学好了中文,个 人发展机会多了,对国家来说也是好事。

汉语老师的职业带给孟强很多收获和改变。“我非常喜欢做老师,能帮助人们学好中文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津巴布韦人很重视教育,大学老师的社会地位高,待遇也很不错。”他说。

如今,像孟强这样的海外本土中文老师正在不断增加,中国提供的各类进修、深造机会对他们提升教学能力帮助匪浅。目前,津大孔子学院共有六名本土老师,全部在中国留学过,有两人正在吉林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孟强说,相比中国的汉语教师和志愿者,本土老师有自己的优势,他们更清楚津巴布韦人学习语言的心理和规律,当学生们遇到学习困惑时,他们可以结合母语和英文进行比较讲解。

津巴布韦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林媛告诉记者,“一直以来,我们都非常重视本土汉语师资培养。中方老师有任期,流动性大。从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外方老师是重要的教学力量。像孟强这样的本土老师,教学勤勉、认真,很受学生欢迎。

孟强坦诚地说,汉语丰富深奥,自己的中文水平还需要不断提升,平时遇到教学问题,会向中国同事们请教讨论。谈到新一年的计划,他说,“希望有机会再到中国留学,提高学识和语言能力。

原文链接:

[国际在线]津巴布韦大学孔子学院:教汉语的津巴布韦小伙孟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