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

15.12.2014  13:23

  12月10日,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来自世界五大洲18个国家的16所北语合作孔子学院和9所友好孔子学院所在大学的校领导、孔子学院中外方院长,以及中国驻外使馆教育参赞等近百人出席会议。

  上午9时,大会开幕式在逸夫楼报告厅举行,北语校长崔希亮、美国西密歇根大学校长约翰·邓恩、土耳其奥坎大学校长舒莱·库特、美国西肯塔基大学校长助理潘伟平、匈牙利驻华使馆教育参赞宋妮雅、中国著名作家梁晓声先后发表大会致辞。北语党委副书记王鲁新主持会议。

  开幕式上,崔校长首先向到场嘉宾表示感谢。在孔院成立十周年的特殊时刻,崔校长重申习近平主席和刘延东副总理对孔子学院的寄语:“孔子学院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十年来,孔子学院在海外的蓬勃发展,不仅在教育上提供了国际化的合作平台,促进中外高校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文化上增进了中外人文交流和文化共享,还对全球经济的复苏和提振起到特殊的积极作用,这是孔子学院在不断发展中所赋予的时代新意。

  在随后的校长论坛上,土耳其奥坎大学校长舒莱·库特、日本北陆大学专务理事周航、美国西密歇根大学副教务长兼孔子学院外方院长沃尔夫·史勒尔,首先就“孔子学院与大学发展”议题发表演讲。各方校长及校长代表就孔子学院发展以来的经验、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规划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孔子学院对于合作大学而言,体现了一种国际化、全球化的发展思路,同时也为中外大学搭建了良好的文化互动和学术交流平台。同时,国际环境中各种错综复杂的因素,也使得肩负汉语文化国际推广使命的孔子学院面临巨大挑战。在当前各国竞相传播本国语言文化的趋势下,文化国际推广领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孔子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也应遵守所在国家和地区的法律规定,遵循大学内部的规章制度,通过灵活变通形式,积极从事汉语和中华文化的国际推广事业。

  中外合作双方的综合实力与定位认识的差异,也对孔子学院的长远发展产生影响。围绕“中外合作与孔子学院发展”议题,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国立现代语言大学常务副校长阿扎姆•贾马尔介绍了伊斯兰堡孔子学院的示范孔院建设。作为全世界伊斯兰世界第一所孔子学院,曾经四度荣获“先进孔院”称号的伊斯兰堡孔子学院,目前正朝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孔子学院目标迈进。日本关西外国语大学事务局局长吉川佳孝谈到孔子学院在合作大学中发挥的作用与功能,关外大孔院在语言教学、师资培训和中国研究三大领域取得长足进展,同时也为推动中日两国人民友谊、增进关西外大与北语师生交流做出积极贡献。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副教务长刘骏提出孔子学院如何融入美国大学的问题,他认为,应在互利合作中谋求共同发展,对一所希望发展为有特色的国际化大学来说,孔子学院需要融入外方校园。

  在下午的院长论坛上,“孔子学院本土化建设”是中心议题之一。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国立现代语言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张道建认为,孔子学院的本土化发展必然要走向市场化、产业化和利润化,这是孔院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计。韩国启明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中国中心主任金钰晙向与会代表介绍他们由“走出去”转向“请进来”的本土化经验,对于同属儒家文化圈的韩国来说,中国当代文化的介绍和推广应成为未来开展中国文化活动的重点。日本关西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靳卫卫指出,作为日本规模最大的外国语大学,关外大全力支持孔子学院的建设,这种难得的优势为他们开展丰富的教学、研究、考务、文化、留学和培训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匈牙利国家行政大学中国行政、经济与社会研究院院长贝山先生讲着一口流利的中文,他对即将与北语合作建立的孔子学院充满期待,并就匈牙利孔院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关于“孔子学院中外方合作”问题,几位孔院中外方院长从各自实际工作出发,向与会代表交流彼此经验。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易福成认为,中外方院长的良好配合是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中方院长韩立华进一步谈论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的职责和角色,他认为,这一职位对担任者的自身素质和协调能力要求极高,除了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外,还必须是“多面手”和“社会活动家”。美国韦伯斯特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黛伯拉·罗伯特·皮尔斯女士分享了他们在孔子学院与本土机构合作发展中所开创的极有特色的创新模式,包括与当地植物园和儿童博物馆、美国六大博物馆、上海犹太基金会等机构进行大规模、多样化的合作,这让韦伯斯特孔子学院获得很大影响力,并荣登今年“先进孔院”宝座。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顾宝桐从宏观层面探讨孔子学院在国家汉办和中、外方合作院校间的战略定位问题。他分析,这三方对于孔院的期待是有所不同的,面对共同的期望和不同的诉求,孔子学院必须清楚自身战略定位,协调各方冲突。土耳其奥坎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刘强介绍奥坎孔院因地制宜、另辟蹊径的发展模式。他认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与海外孔子学院有着相同使命。作为消除中土文化隔阂的有效机构,奥坎孔院希望为奥坎集团和中资企业搭建起沟通的桥梁,推动更广泛的合作。

  对于“孔子学院的特色发展”问题,不同国家的孔子学院探索出不同的发展模式。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孔子学院院长刘乐宁介绍了“研究型孔院”的设计思路,他用十六字概括哥大孔院建设的指导思想,即“发挥优势,突出重点,依靠教授,携手同伴”。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田然介绍他们的自身经验,譬如通过和商会签订协议,参与科技研发项目,推动孔院可持续发展。古巴哈瓦那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于培文向在座提出“孔子学院是否应该作为汉学研究基地”的问题。她认为,汉学应成为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并提出以国际汉语教学为点、以汉学研究为面的长期发展对策。罗马尼亚锡比乌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宋少峰则认为,拓宽发展渠道,办出特色,打出品牌,是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哥本哈根商务孔子学院外方院长曹伯义补充说,孔子学院的特色发展还应考虑文化的多元性,在尊重国际法律和地方习俗的前提下,努力融入当地文化。

  在同时进行的另一个院长论坛上,“孔子学院与多元文化理解”也引起多方热议。美国韦伯斯特大学中方院长葛立胜从文化敏感性角度,分析孔子学院的文化活动项目建设。他认为,孔子学院在推广文化活动上已经获得很大成功,但还需要上升到当代大众文化心理层面,考虑受众定位问题,有针对性地从“大众”转向“小众”,而国家汉办关于文化活动的评估体系也应对“高端”、“中端”和“普通”做出相应的细化。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孙新堂非常同意葛立胜的观点。他以其举办的“中国作家论坛”为例,介绍麦家与墨西哥民众交流的盛况。他认为,文学是人类共同的主题,也是跨文化交流中障碍最小、最有效的心灵沟通形式,这种针对特定爱好者的文化活动非常值得推广。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王宇指出,孔子学院应积极促进民族国家的多元文化交流和理解。法国拉罗谢尔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韩祝祥对此表示同意,中国文化应包括少数民族文化在内,这是促进多元文化交融的一个面向。意大利米兰天主教圣心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艾迪里奥·马佐莱尼最后强调,同一地区的不同孔子学院,需要有差异化的发展思路,这是保证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多元文化视角下的孔子学院汉语教学”是跨文化交流的另一个核心问题。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张宽,首先从后殖民角度指出对外汉语教材所涉及的文化问题,他认为,那种按照西方想象内化自身的“政治不正确”思维方式,导致中国教材在美国本土市场逐渐受冷。他建议以后在编写时,不要让殖民话语卷入文化思维中,以避免自我女性化书写。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陈忠指出汉英认知定势与跨文化对接的问题。他提出,一定要通过展现经典语言材料,来开拓外国学生的认知视野,从而获得深度的文化认同。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赵霞、日本北陆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王燕、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外方院长珍妮分别介绍各自孔院的汉语教育课程设置情况,经过多年的努力和调整,目前几个孔院针对不同教学对象所开设的多种汉语课程,基本满足了多元化的教学需求。

  此外,“多元文化理解与孔子学院汉语教师培养”也是其他与会代表所关心的问题。韩国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孟柱亿分析在海外从事汉语教学工作的优缺点,指出中国教师与本土教师的优劣势,进而提出在教学安排上应有所分工,取长补短。韩国启明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魏义祯分享了他们在汉语教师培训上的心得,他认为,一方面是摸索出极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培训课程,做出品牌效应;另一方面行政力量也非常重要,孔院的汉语培训能为学员就业提供砝码。尼泊尔加德满都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王胜利和匈牙利赛格德大学孔子学院中方院长张雪梅分别谈到他们所面临的挑战,本土师资、资金和场地的缺乏,都为汉语国际教学的推广带来阻力,这也是未来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中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此次交流、讨论和总结,各方代表为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许多良好的建议,这将进一步推动汉语教学事业的持续繁荣。北京语言大学作为此次论坛的主办方,也为推动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今年是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成立孔子学院十周年。在厦门刚刚结束的第九届全球孔子学院大会上,北京语言大学荣获“先进中方合作机构”称号;韩国启明大学孔子学院、罗马尼亚锡比乌卢奇安·布拉卡大学孔子学院、美国韦伯斯特大学孔子学院三所北京语言大学合作孔院被评为“2014年先进孔院”;与北京语言大学合作共建孔子学院的巴基斯坦国立现代语言大学荣获“孔子学院开创者”称号,英国谢菲尔德大学校长和孔子学院理事长凯思·伯内特、日本关西外国语大学理事长和孔子学院理事长谷本荣子,被评为“2014年孔子学院先进个人”。

  北京语言大学是国内承办孔子学院数量最多的大学之一,目前已在5大洲12个国家创建了17所孔子学院,其建设和发展服务于国家和平发展的战略布局,为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增进中外人民友谊做出积极贡献。

大会现场

崔校长致辞

梁晓声教授致辞

校长论坛

院长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