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三名学子获第十次李四光优秀学生奖
31.10.2019 16:11
本文来源: 地质大学
孙友宏校长与获奖学生刘敬寿、韩晓丹、刘金科合影
孙友宏校长致辞
颁奖大会现场 今年10月26日是李四光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日,当天上午,第十次李四光优秀学生奖颁奖大会在先生曾任教的北京大学举行。来自自然资源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等单位,以及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等高校的有关领导和师生代表出席颁奖大会。 第十次李四光优秀学生奖共有21人获奖,其中优秀博士研究生奖5人,优秀硕士研究生奖5人,优秀大学生奖5人,优秀学生提名奖6人。我校能源学院刘敬寿,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韩晓丹、刘金科分别荣获第十次李四光优秀博士研究生奖、李四光优秀硕士研究生奖、李四光优秀大学生奖。 颁奖大会由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长葛世荣主持,北京大学副校长王仰麟、中国工程院武强院士致辞。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雷朝滋宣读了“关于颁发第十次李四光优秀学生奖获奖决定”。伴随着《勘探队之歌》,北京大学校长郝平与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吴海洋为21位获奖者颁奖并合影。 第四次李四光优秀学生奖获得者、我校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副教授侯通代表往届获奖学生发言。他表示,很荣幸能够同大家一起缅怀李四光先生在地学科学研究领域所做出的不朽贡献,成绩的取得绝不仅仅靠个人的努力,今天的荣誉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成为历史,只有更努力的学习和工作才能创造新的美好未来。 我校孙友宏校长作为高校和科研院所代表在会上致辞。他指出,在李四光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日的重要时刻,隆重举行第十次李四光优秀学生奖颁奖仪式,就是为了共同缅怀和学习李四光先生矢志不移的爱国精神、强烈执着的创新意识、求真务实的科学品格、鞠躬尽瘁的奉献精神。他强调,我们要学习李四光先生追求真理、追求光明的崇高品格,不忘地质初心、牢记时代使命;我们要学习李四光先生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优良作风,坚定理想信念、敢于担当作为;我们要学习李四光先生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爱国精神,立志报效祖国、倾力奉献社会。他希望,今天获奖的青年学子要以此为新的起点,不负习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传承老一辈地质学家的爱国情怀和高尚风范,做志存高远、敢于担当、有所作为的新时代地质学子,用“求实创新”精神点燃新时代“地质之光”。希望全体地质学子要大力弘扬李四光精神,把自己的科学研究和奋斗方向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把破解资源、环境、灾害重大难题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脚踏实地、勇于创新,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在献身地质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建功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李四光优秀学生奖旨在鼓励广大地质类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和科技进步多做贡献,推进我国地质事业的持续发展,继承和发扬李四光求实、创新,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发扬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该奖项由李四光基金会全额资助,面向正在国内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地质类学生,每年评选一次。目前已成为我国地球科学领域为学生设立的最高奖项。 新闻链接: 刘敬寿,能源学院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储层地质力学建模与石油构造分析、非常规油气储层裂缝形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作为科研骨干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2 项;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经费专项一项,另外,作为课题主要完成人参与校企合作项目 3 项,取得的科研成果体现在:解决了储层力学非均质性对工程参数影响难以量化评价的问题,解决了我国东部复杂断块区低级序断层难以准确识别、定量预测的问题,解释了岩石力学参数与石英含量呈两段式变化的原因。基于上述研究,刘敬寿先后两次获得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两次获得校研究生优秀科研成果特等奖、校十佳研究生以及科技创新标兵等荣誉称号。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0篇,以第一发明人身份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项;专利成果陆续应用在油田的科研项目中,在页岩储层、致密砂岩储层以及煤储层的地质力学建模、应力场模拟以及“工程甜点” 评价中得到良好的应用。除了承担相关科研任务外,目前还担任十余个国内SCI、中文核心期刊的审稿人。 韩晓丹,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地质工程硕士研究生。她曾先后获得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优秀科研成果优秀奖、学业一等奖学金、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能源经济学术创意大赛全国二等奖以及校级优秀毕业论文等奖励。韩晓丹具体研究方向为应用地球化学,具备良好的地球化学、环境科学等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在科学研究模型创建、数据处理和图表制作等方面尤为突出。在土壤污染评估方面,韩晓丹以基本地球化学理论知识为基础,运用复杂网络模型新方法对土壤污染进行了相关研究。以中国包头市为例,选取该市主要市区及部分郊区表层土壤的 2820 个采样点数据,利用复杂网络方法构建了包头表层土壤异常采样点的关系网络模型,并利用加权度、加权集聚系数等网络指标以及地理空间信息分 析了包头表层土壤污染的空间分布特征。主要从社团角度分析包头不同功能区的污染问题不同,需要针对不同的污染区域采取对应的治理方案。在硕士期间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以第一作者发表了 2 篇国际 SCI 论文。除此之外,韩晓丹同学还积极参加学术会议。在国内学术会议获得口头陈述机会论文 2 篇。 刘金科,2015级地质学基地班本科生,2016年经全校选拔进入级创新实验班地球化学专业学习,并于 2019年5月获得我校免试攻读博士学位资格。他课外参与全国第二届“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暑期学校,并获得优秀论文奖,与多位国际国内高校教授保持合作并以第一作者发表了多篇论文。刘金科目前从事环境地球化学研究。从2017年4月开始参与科学研究工作,曾参与北戴河、周口店地质认知实习、九龙江野外采样工作。他有丰富的实验室工作经验,长期在普通化学实验室、超净化学实验室独立开展工作。他熟练掌握总有机碳分析仪的使用与维护,可测试水体、土壤中的碳氮物质含量;熟练掌握 ICP-MS、离子色谱及 ICP-OES 的操作,包括测试样品的阴阳离子及主微量元素浓度。过去的两年中建立并改进了水体和土壤中 Mg 同位素前处理流程。2018 年他经过工程师、专家培训后,可熟练使用 MC-ICP-MS 测 定样品同位素组成。他能够独立完成从野外采样-实验室分析-论文写作的整个过程。他依托导师科研项目与大学生创新项目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国际 SCI 论文3篇,中文核心 CSCD 论文 2 篇,授权涉及超净实验室的实用新型专利 1 项;以共同作者身份发表国际 SCI 论 文 3 篇。 (文/陈刚 摄/王启祥)
本文来源: 地质大学
31.10.2019 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