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武维华视察曲周实验站
本网讯 10月21日,正值我校曲周实验站建站45周年之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武维华一行来到曲周实验站视察,看望在曲工作的科技人员。校长孙其信、中国工程院院士张福锁、副校长龚元石,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刚,邯郸市委书记高宏志等陪同视察。
在曲周实验站,武维华一行先后参观了实验站建站45年的发展成就展,实地考察了实验站基本设施和新建的餐厅。曲周实验站站长江荣风、副站长张宏彦分别介绍了曲周实验站的情况,以及建站45年以来,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方面取得的成果。1973年,周恩来总理做出“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指示,以石元春、辛德惠为首的原北京农业大学老师来到了河北省曲周县,直接到了盐碱最严重的地方——曲周县北部的张庄村,入驻村民家中,吃农家饭,睡农家炕,无论严寒酷暑,一头扎进盐碱地,开始了科学治理盐碱地的大决战。45年来,从曲周实验站走出了石元春、毛达如两位校长,石元春、辛德惠、张福锁三位院士,为中国农业大学和其他地方培养了100多名教师、300多名研究生,荣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0多项。
武维华对曲周实验站45年来的发展成就给予肯定,并鼓励实验站师生以老一辈农大人为榜样,继续扎根曲周大地,弘扬“爱国 奉献 科学 为民”的曲周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为国家现代农业发展、为服务乡村振兴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当天下午,武维华一行还来到曲周县前衙村科技小院,看望科技小院的师生,了解小院的运作模式。
科技小院的指导老师李晓林教授介绍了小院的情况。为了进一步推动高产高效技术的大面积应用,县校共建“万亩小麦-玉米高产高效技术示范基地”,师生深入农村生产一线,开展自下而上的技术创新,在全球首创集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 “科技小院”服务模式,开展了零距离、零门槛、零费用、零时差的“四零”服务。自2009年在曲周成立全国第一家“科技小院”以来,“科技小院”模式从曲周走向全国,目前已在23个省市发展到121家。2016年9月,“科技小院”登上国际顶级刊物《自然》杂志,获得了国内外专家广泛认可。
我校专业硕士研究生王晓奕向武维华副委员长介绍了她们在前衙村开展的工作。武维华亲切地问她:“你以后从事农业吗?”王晓奕坚定地回答:“是的,我还要读小院的博士研究生,以后会从事农业相关的工作!”
武维华十分关注科技小院的人才培养问题。他指出,科技小院开创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非常好,既探索了农业院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又有效地解决了小农户生产条件下科技人员与农民脱节、科研与生产需求脱节、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而导致的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瓶颈。
党委常委、党政办公室主任李培景,资环学院院长吴文良、社会服务处处长杜金昆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资环学院师生参加了上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