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召开调整疏解非首都功能专题座谈会
6月9日,经济委员会召开调整疏解非首都功能专题座谈会,海淀区和通州区政府主管领导分别介绍了本区调整疏解非首都功能工作进展情况并与委员座谈。胡新民副主任主持会议,闫仲秋副主席出席会议并讲话。
据介绍,海淀区和通州区政府坚决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结合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和城市副中心的功能定位,紧紧围绕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城市病治理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不断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承接中心城产业和人口转移,为北京城市病治理腾出空间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在调整疏解过程中,区级政府也面临着一些问题,由于自身无法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整疏解工作的进度。比如,功能疏解操作层面缺乏有力的政策依据,综合整治难度大;功能疏解和创新发展需要统筹平衡和精确调控;审批周期较长影响投资进度,难以满足城市副中心快速建设的要求;城市副中心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标准有待提升等等。
围绕两区在调整疏解非首都功能工作中的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与会委员提出了以下建议:一、市政府在调整疏解工作中要做好项层设计,应主动了解各区在推进调整疏解工作中的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还要充分利用本市制定“十三五”规划、 建设“四个中心”和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契机来推动调整疏解工作,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各区县在调整疏解工作中要把基础工作做扎实,对存在的问题要切实研究透,并将详实的第一手数据及时提供给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决策参考;三、北京应树立发展“科技经济”的理念,重点发挥科技对北京经济发展的带动和影响作用,通过打造“高精尖”经济结构来实现人口控制;四、城市副中心地处京津冀交接处,应大力发展经济,切实要起到承接中心城人口、产业转移的作用;五、北京当前重要任务应该深入做好具体工作,抓好相关政策落地,各区的功能定位要用国际视野和对当前形势变化进行认真研判,必要时可做适当调整。
闫仲秋副主席对海淀区、通州区政府围绕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和城市副中心中所做工作和取得成效给予肯定。他说,打造科技创新中心必须建立相应的市场机制,要有创新思维,并积极借鉴上海和深圳的成功经验,扎实推动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城市副中心的定位已经明确,我们要按照既有规划扎实推动相关工作,努力做到一张蓝图干到底。首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市政协还应在国家主导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公布前,积极开展相关的调研活动,及时收集委员的真知灼见,为《纲要》公布后北京市做好相关工作提供有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