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奖青年 | 马宁: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02.12.2020  09:57

【编者按】今年,191名研究生荣获我校最高荣誉的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为展现国奖青年风采,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联合新闻中心特别推出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专题报道,进一步激发同学们学习、科研的主动性和创新争优的积极性,增强知农爱农意识,牢记强农兴农责任担当,努力奋斗,绽放青春绚丽之花。

马宁,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专业2019级博士研究生,硕博连读研究生,中共党员,于2017年进入马曦教授实验室学习与实践。硕博期间,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连续两年获得博士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院长奖学金、一等学业奖学金。获评北京市三好学生,中国农业大学五四青年标兵、Nutreco全球杰出青年研究者全球第二名(中国地区唯一入选)、诺伟司国际优秀研究生奖学金等奖励和荣誉,以第一作者于SCI一区期刊Compr Rev Food Sci F,Med Res Rev,Gut Microbes发表论文;此外,其它研究成果也以第一作者分别在 Front Immunol、Curr Protein Pept Sc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

连续两年获得了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面对这份令人艳羡的荣誉,马宁却显得很淡然,说,这是对她未来继续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的一种鼓励,这只是一个起点,而绝非终点。若是人生苦短,那便把握当下,诗酒趁年华;若是长路漫漫,那便收拾行囊,且歌且前行。这就是她的笃定,她选择的人生。

光阴荏苒,行成于思,求知若饥,谦逊若愚

马宁成长于河北保定,淳朴的民风以及父母的言传身教,养成了她文静淡然、踏实做事、坚忍不拔的品格,让她在多年的求学之路上始终一步一个脚印的去努力,去拼搏,去创造。

本科就读于中国农业大学,自入学以来,便谨遵农大“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怀揣理想,争取全面发展。本科四年,她严于律己,勤奋好学,历年获得“校优秀学生奖学金”“学习优秀一等奖学金”“校三好学生”等荣誉,以优异的毕业成绩荣获“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及“中国农业大学优秀毕业生”的荣誉称号,本科毕业论文入选“百篇优秀毕业论文”。2017年,她保送至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硕士研究生,师从马曦教授,并于2019年转入硕博连读成为一名博士研究生,继续肠道微生物与黏膜免疫方向的研究。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她不愿青春的时光在闲散中度过,认真走过方能不留遗憾。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回首在农大过去的6年,仿佛昨日。这个校园镌刻着她美好年华的匆匆足迹,有疼痛有泪水,但这也正是青春和成长该有的模样。

从大二开始,马宁便进入农业部国家饲料研究中心马曦教授课题组,进行实验技术的学习和相关领域的研究。主持并完成了北京市大学生创新项目《细胞自噬对断奶应激的作用研究》,大学生科研创新计划(URP)《脯氨酸对肠道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的影响》。并参与2016年挑战杯大学生创业项目《新型无抗饲料的研发推广》及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创新项目《不同饲料防霉技术对Balb/c小鼠肠道屏障功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锻炼了她的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她经历了一个科研项目从立项、执行到优化、思考、总结的过程,带领团队成员一起攻坚克难,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她的研究生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马宁认为实验技能与技术是课题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而最关键的还是科研思路。科学研究离不开交流,只有增强学术交流,才能获得更多的科研思路,有更多的创新想法。导师为学生创造了许多交流与学习的机会,马宁会非常珍惜获得的每一次参加学术会议或进行报告的机会,通过这些过程,她了解了领域前沿,分享了学术成果,科研思路得到启发,并对自己的课题进行了深层次的评估和定位。此外,硕博期间她除了掌握必备的专业技能之外也阅读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做到了很好的知识储备。对于师弟师妹,每每看到他们兴致勃勃地学习感兴趣的实验技术之时,马宁都会及时对他们强调阅读文献的重要性,“综述文章可以使你对这个领域有一个稍微全面的认识,研究论文更是针对某一点实验展开详细的论证,可以让我们慢慢成熟自己的逻辑与思维能力”。当我们问及学术对她而言意味什么的时候,她沉吟片刻说,她热爱学术,喜欢平静的生活,感觉学术很适合自己的性格,她喜欢本着平常心踏踏实实、不骄不躁地学习和研究,也就沿着这条路一路走来。

路修远兮,上下求索,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成绩取得的背后是她付出的汗水与心血。刚进入实验室承接课题的那段时间,对理论基础的知之甚少,对试验技能的生疏,让她感到迷茫与无助。由于试验研究的波折,她对自己的科研能力产生怀疑,找不到课题进展的方向。谈及那个迷茫和自我否定的时期,马宁说她最需要感谢的就是导师的指导及同学的帮助。马曦老师早年的科研环境也非常艰苦,但即使在那样的情况下,他仍永不言弃。马曦老师以他的亲身经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为马宁答疑解惑,解开心结,及时调整研究方向和研究策略。在恩师的指导和鼓励下,她恢复信心,积极投身于课题研究,凌晨离开实验室已经成为生活常态。马宁说,现在相比产出,我更在乎过程和自身收获,一点点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找到自己的发力点。我深知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多座山要翻,如今的拼搏不仅是对自己的承诺,也是对老师的感恩,是回报恩师的知遇之恩。

当谈及每一篇SCI文章的撰写过程,马宁总会感慨万千。第一篇SCI论文是在本科阶段完成的,没有读过文献,没有写过英文论文,从一个个不认识的单词,没听过的杂志名称,不了解的行文结构……这个全新的领域在马宁看来是机遇也是挑战。半年的时间,除了上课以外,都泡在图书馆里挑灯夜战,一次次砥砺前行,终于将论文完成。马宁说,从选题确立、初稿完成、文章修改、杂志选择到文章送审返修,整个过程都倾注了马曦教授大量的心血。每一个试验结果的描述、每一句话的语气、甚至文章细微之处的格式都要经过反复推敲。正是这种严谨的科研态度让马宁收益匪浅,文章写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并在科研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天道酬勤,思者常新,蚌砺成珠,玉汝于成

学习科研虽然是研究生生活的主色调,但课余生活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忙碌的工作、学习之余,她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种活动,不仅使她的研究生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让她在学习和工作之外的能力得到提升。马宁于今年组建团队,以“元菌素”产品为基础,以自身研究背景“益生元-益生菌-后生素”理论为支撑,组装“I•牧——智慧畜牧”创业项目,进行抗生素替代物的研发。项目被评为中国农业大学重点创业项目,也在《北京高校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评选》及《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均获得北京市二等奖

马宁在研一便担任动科174班班级辅导员,在与学弟学妹共处的1年时光中,她答疑解惑,帮助他们度过高中和大学的过渡期,也在其中收获了学弟学妹们带给她满满的感动;作为实验室的师姐,积极做好实验室传承和人才梯队建设,负责培训的中学生,本科生多次获奖;她还受邀参加微生态平台 “千讲计划”公益项目,主讲第9场《营养介导肠道细菌-黏膜免疫互作》,获得广泛好评。在志愿服务中,她积极参加社区爱国卫生运动,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繁忙而琐碎的事情,时常会占据许多休息时间,但是她无怨无悔,因为她相信,即使是毫不起眼的一件小事,只要有人有需要,她所做的就是有意义的,而在这过程中,她收获的东西也会让她走得更远,更久。

繁忙科研却打消不了她对于生活的热爱,马宁希望的研究生生活是多元的。课余时间里,她喜欢研习书法,体味淡淡墨香,感受纸笔交融。从大学开始,马宁便担任中国农大书画社西区负责人,积极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在学校书画社的这片沃土中,更是令她的书法水平有了很大进步,入选河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市高校书画巡回展。马宁说,研习书法的过程,给她带来的不仅是掌声和荣誉,更是一份宁静淡然,宠辱不惊,生活中每一份小确幸,都将是值得珍藏的礼物。

岁月如歌,涓涓流淌,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面对未来,她有无限思索,眼前不会是迷茫,而是向往。“以往不可谏,未来犹可追,理想其未远,振翼而腾飞”。马宁将以更大努力不断实现更高更远的目标,满心好奇而又甘之如饴地在徜徉在逐梦的旅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