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奖青年 | 郭琳娜:踔厉奋发,笃行致远
【编者按】今年,191名研究生荣获我校最高荣誉的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为展现国奖青年风采,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联合新闻中心特别推出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专题报道,进一步激发同学们学习、科研的主动性和创新争优的积极性,增强知农爱农意识,牢记强农兴农责任担当,努力奋斗,绽放青春绚丽之花。
郭琳娜,中共预备党员,草业科学与技术学院17级博士研究生,草学专业,师从杨富裕教授,研究方向为牧草加工与利用。博士期间GPA3.65,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Q1),国际会议论文4篇,中文期刊2篇,参与8项团体标准的制定。与团队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二等奖、北京地区高校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一等奖、首届中国农业大学“兴农杯”创新创业大赛青春红旅赛道一等奖等创新创业奖,获得第四届国际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学术大会英文报告优秀奖、博士学业二等奖学金等荣誉。
躬行实践,以启山林
刚踏入博士研究生学习的大门,郭琳娜接到了新型饲草“构树”的研究课题。面对这个陌生的领域,为了能更好地从硕士的微生物基础研究到博士的产业研究过渡,郭琳娜开始在大量查阅文献和资料的同时,积极和导师沟通,进行全国构树的调研和取样。从构树育苗、收获加工到青贮饲料的制作和饲喂,课题开展初期走访了广西、贵州、河南、河北等地,对材料有了更全面和深刻的了解。通过实地考察和对样品的分析,发现获得“均一稳定”的优质饲料是加工调制过程中的难点,结合自身的微生物学优势,更加坚定了郭琳娜从事菌剂研发的相关工作。
在几年实验室的探索和对相关企业的持续调研中,郭琳娜也遇到了大大小小的瓶颈。她不断告诫自己坚持下去,从多方面寻找问题根源,不断调整实验方案,持续推进。在取得理想的研究结果后,郭琳娜希望自己的实验成果能进一步应用到生产实践。于是和相关企业进行沟通合作,将研发菌剂投入到河南、山东、宁夏等公司和养殖场的生产应用中去。同时,构树推广的前期,也遇到了很多使用方法的问题。郭琳娜积极参与构树团体标准的制定,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为新型饲草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几年的课题探索中,郭琳娜也会经常收到相关咨询和求助,在她看来,帮助企业和农民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是对她博士研究的最大肯定。
豁目开襟,博采众长
“科研无国界”。在导师的鼓励下,郭琳娜积极参加了国内外多项学术交流活动。第一次走出国门,前往德国参加国际青贮大会,站在poster展示版前,面对领域大佬们的好奇和提问,她紧张又激动地打开了跟外国教授交流的大门,没想到不仅没有被不熟练的口语打倒,反而交流得非常愉快,收获了国外研究者的诸多建议。
之后的几年中,郭琳娜希望不断突破自己的国际交流能力。在国际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学术大会上做了英文报告并获奖,接待了来自美国、巴西、芬兰等国的教授和研究人员在国内进行访问。2019年10月,通过考核,她被选拔加入中国农业大学“一带一路行”新西兰项目,与农大各专业博士组团前往畜牧业大国进行为期12天的调研考察。由于在团队中担任编辑主管一职,她需要实时编辑撰写新闻稿。结束白天紧凑的调研活动,团队晚上一起讨论总结后,她还要和带队老师继续编辑稿子。刚开始的几天不能适应,导致经常写到凌晨。后来经过团队的调整,完成了6篇简报,3篇特色公众号新闻在校内的实时推送。新西兰之行不仅再一次开阔了郭琳娜的视野,使她了解了畜牧业大国的科研产业,也使她收获了珍贵的友谊。
精诚协作,不忘初心
成果的获得离不开团队协作。杨老师的课题组团结向上的氛围给予了郭琳娜很大的鼓励和帮助。疫情期间,她也以实际行动去帮助其他同学。参加了线上夏令营的组织安排工作,主动帮助毕业同学进行行李打包和邮寄,帮助校外本科生进行小学期夏令营的实习活动。2020年,课题团队参加了一系列创新创业大赛。郭琳娜作为团队的研发总监,与其他成员一起,在“CEO”负责人的带领下一举获得了“互联网+”、创新团队、“兴农杯”、创客大赛四个创业奖项。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进一步推进了团队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应用。
博士研究生的经历对郭琳娜而言是一个全面发展的阶段。而任何事情的完成都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才能一步一个脚印,每一个困难和磨砺都预示着成长的收获。踔厉奋发,笃行致远,将所研所学运用到实践中,才能真正做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