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奖青年丨汪梓静:宁静以致远,慎思而笃行

15.12.2020  11:11

【编者按】今年,我校157名本科生荣获最高荣誉的奖学金——国家奖学金,他们不仅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在学术科研、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志愿服务等方面也表现突出。为充分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展现青年学子爱国爱校意识、感恩励志精神、青春奋斗风采,党委学生工作部联合新闻中心特别推出“2020国奖青年”专题,希望全校学生以他们为榜样,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牢记使命、勇于担当、拼搏奋斗,努力发展成为知农爱农新型人才。

汪梓静,农学院农学专业2017级本科生,农学171班生活委员。2019-2020学年必修GPA 3.97,专业排名1/82,综合测评排名4/82。获2019-2020学年国家奖学金、校长奖学金、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连续两年获得校级三好学生,学习优秀一等奖学金等。

若有诗书藏于心

作为国家奖学金的获得者,汪梓静的学习成绩在学院是数一数二的,保持对知识的热爱、坚持好的习惯、合理规划时间是的学习法宝。

专注于课堂,会发现每一个老师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每一门专业课也充满趣味,对新的知识怀着渴望,学习就有了动力。”在大学中,挖掘爱好和拓展社交会花费很多人的时间,如何合理平衡时间去规划安排也是困扰很多人的问题,而对于汪梓静而言,合理利用时间就是她妥善处理每一件事的制胜法宝。

充分利用课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消化疑难点,就会留下很多课余时间用来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做好当下的事,不拖拉,不懈怠,高质量高效率的工作,让她能在大学繁多的事情中有条不紊的按着自己的节奏去生活。

望远方知风浪小

虽然汪梓静的专业是农学,但要说真正和农村社会接触,是在大一暑假时,她跟随社会实践小队前往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开展社会调研。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触动她对农业发展和专业志趣进行深入的思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农科学子,应该有所担当,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在之后的科研创新活动中,她脚踏实地,大胆尝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创新能力。

19年初,她和另外两个同学一起申请了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性格内向不是不好的事情,给自己更多的时间思考与沉淀,内向也不是害怕,该去争取的时候,就应该表达自己。”她接手并成功完成了国创答辩任务,之后全心投入到项目中。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做实验,19年夏天,度过了一个短暂的暑假之后,她们团队就提前回到实验室,“我们研究的课题是‘纤维素等糖类物质温和高效催化转化制备乳酸’,过程中总是会有很多问题,比如乳酸产量不稳定、产率达不到预期,就需要检索文献,请教老师,不断思考新的方案。”经过不懈努力,20年4月,她们的项目成功结题。

对她来说,首次尝试独立设计并实施实验,这是一次勇敢大胆且成功的尝试。对于查阅与收集文献资料、具体实验操作、数据分析、经费管理等任务她们三个同学都进行了明确的分工,组内成员互补互助,团结协作。从中她学会并掌握了分析总结文献的方法,学会了从不同角度思考,不断对实验方案进行创新。同时增强了反思能力、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

春有百花秋有月

在中学时代,汪梓静出于兴趣学习了钢琴和毛笔字。“每天抽出空闲的时间,就会练一练,写一写”,当喜欢成为习惯,那就是一种割舍不掉的热爱。在大学的生活里,弹钢琴、写毛笔字是她放松自己的方式,更是她所热爱的事情,长期的坚持,也让她形成了温柔恬静的性格。她是一个内向的人,喜欢的活动和兴趣爱好也都是比较安静一点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她没有立场和目标。相反她是一个目标明确,知道自己工作学习的重点是什么的人。她喜欢这样的自己,也一直这样坚持做自己。性格是每个人独有的闪光点。我们应该保留自己的风格去和这个世界“打交道”。

今年九月份,各大学夏令营可以开始报名,汪梓静向南大投了申请书。由于竞争激烈,最开始只拿到了候补营员的名额。但生活总是藏着惊喜,在截止日期前,她收到了获得南京大学夏令营营员资格的通知。在南大的夏令营里,她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正是因为抓住了这次夏令营机会,她成功保研南京大学的生命科学学院。她坦言,得知保研通过的时候松了一口气,就像放下了心中的一块大石头,可以安心做眼前的事了。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先前经历过的事情,不论是好是坏,都是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做下铺垫。”汪梓静能从经历过的事情中吸收经验,着眼于当下,始终坚持认真积极的态度去对待学习科研还有生活。未来的路还有很长,她将在研究生阶段继续摸索,珍惜机会,勇于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向目标坚定不移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