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奖学金获得者丨沈应博:应明强干 博学识闻
本网讯 沈应博,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基础兽医学博士研究生,中共党员,研究方向为多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的传播机制及影响。在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Nature Microbiology等国际学术刊物发表SCI论文17篇,其中第一作者6篇。参加多次国际国内会议。共获2次学业一等奖学金、1次熊大仕院长奖学金、第三届博士生学术论坛汇报二等奖和第二届博士生学术论坛优秀墙报奖。
与其他普通学生一样,沈应博的学术生涯面临过多次选择。专业调剂、方向选择、读博深造,他思考了很多,也收获了成长。沈应博来自福建省,一个畜牧业并不发达的省份,一个更重视金融投资的环境。当他被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专业录取,身边的家人朋友劝他转专业。对于动物医学这个专业,他们提到的更多是兽医行业,俗称“一个阉猪的人”。对于身边人的误解,沈应博及时摆正了自己的心态。他认为,既然被调剂到了这个专业,这就是上天赐予的一个机缘,无论其他人的评价好坏,都应该尽可能尝试的了解它。通过努力,沈应博开始向身边的人普及动物医学专业,普及中国农业大学。现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对于精神的寄托很多都聚焦在了宠物身上,这也使得这一行业的从业人员显得尤为重要。对专业特色的深刻理解和认识,让沈应博对学业和未来更加自信,也使得他产生了进入科研项目的兴趣。
大二时,沈应博参加了URP项目,开始进行解剖与组织胚胎组学习。第一次接触到了实验室,第一次动手解剖一只鸡,完成了课堂上、视频中的动手操作,让沈应博全面认识了小时候的“科学家之梦”,认识到了自己对基础研究的热爱。从基础开始,养鸡、剖鸡取组织的辛苦,成为了沈应博科研的启蒙。到了大五,沈应博再次站在了选择的路口。就业还是深造?大一的他从未想过攻读研究生,然而成功实验室的经历,让他最终选择了一条更加光明的道路。本科时期的成绩差强人意,但考研并不能阻止沈应博读研的决心。3个月的考研奋战后,沈应博作为本校唯一一个进入基础兽医学就读研究生的考研学生,顺利进入了学院药理毒理组。老师的鼓励,同学的支持,自己的坚韧,成为了沈应博一生受用的财富。
沈应博这样解释自己的名字:应博,寄托了父母的期望,似乎在暗示自己应该攻读博士。虽然爱开玩笑,但是沈应博在科研生活中的刻苦和热情,却没有一点虚假。转博以后,在沈建忠院士的课题组里,沈应博对“黏菌素可转移的耐药基因mcr-1”这一行业近年来最重大的发现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发表数篇论文。在实验室交流中,沈应博经常谈到自己的心得体会。对待科研更需要脚踏实地,不浮不躁,为解决实际问题而提出问题,研究问题,最终解决问题。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未来的路还很长,唯有坚守内心的执着,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为发展兽医科技,保障人类健康贡献一份力。
科研中的沈应博沉稳、踏实,生活中却十分随和。沈应博现担任学院统招研究生足球队队长、实验室教研组小组长等职务,帮助老师处理实验室事务,带一带才进实验室的师弟师妹,休闲时间不忘运动,健身、橄榄球、足球都是他的强项。求学期间的数次重要选择,让他更加认清自己,也为自己做了良好的未来规划。与其他同学不同,沈应博很少给自己定大目标,对己要求相对较低,保持匀速不停奔跑,要比憋着劲猛冲更为重要。实验失败,他会心情失落,但比起自暴自弃,或是发朋友圈自嘲,他更会积极寻找失败的原因,向老师和同学学虚心请教,累积信心,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沈应博认为,作为自然科学的探索者,失败难以避免,只要凭借自己的敬畏之心,脚踏实地,加上一些小运气,困难总会迎刃而解。
应明强干,博学识闻,沈应博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学生,他积极、自律、热爱自己的事业,对生活和科研充满热情;他又并不普通,作为同辈学生中“小有成就”的沈应博,依然冷静,依然勤勉,目标永远是下一座亟待征服的前途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