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奋斗 科学报国 | 曲周典型事迹在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7)

10.06.2019  23:02

本网讯 连日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教育部微言教育、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农民日报等媒体平台相继刊发、播出了我校师生扎根河北曲周大地,46年如一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爱国奋斗,科学报国。从改土治碱到综合发展,从乡村振兴到绿色发展,一代代农大人把青春的汗水洒在曲周大地,以大地为书,以阡陌为笔,书写着锦绣时代的青春答卷。系列报道在师生中及社会引起热烈反响。

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尹淑涛说,听到曲周县委书记说“先有中农大,后富曲周县”这句话,我为一代代农大人的付出和收获感到骄傲。这句话同时也深深的触动了我,作为食品科技工作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更加立足于食品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将论文写在大地上、写在工厂里,更好的服务于行业发展。更要立足于食品产业发展和健康中国战略需求,以食品加工技术提升我国初级农产品、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创新科学技术手段,突破食品加工关键技术和卡脖子技术,实现我国食品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的提档增速。

农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胡云表示,46年来,一代又一代农大人扎根曲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解民生之多艰”的校训。作为农大学生工作队伍的一员,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积极为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和机会,引导学生实现科研与实践的双向互动,在实践中成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具有三农情怀的人才,把爱国情怀融入奋斗报国的具体行动中。 

动物科技学院讲师张鲁表示,新闻画面里的大部分人和地方,接受入职培训的时候我们都接触过和去过,再次通过屏幕和文字温习这些故事,身为农大人无限的骄傲,也在思考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应该如何为三农服务。“解民生之多艰”是埋在中华民族每个知识分子血液里的理念,农大人在不同时代,奉献着不同的力量,从治理盐碱地,到科技小院,再到绿色发展,时刻和三农血脉相连。一代代农大人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展科技,实打实的把自己的科研和教学与农业生产相结合,符合学科特色的真学问。新时期,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我们畜牧科研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后农业的绿色发展,势必需要将种养进行结合,解决畜牧业原料和污染的问题,也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和产品去向,最终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年轻人,要继承农大前辈们创下的“责任、奉献、科学、为民”的曲周精神,从生产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推动科学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三农。

动物医学院副书记兼副院长李鹏表示,从事农业是需要家国情怀的,对于个人,从事农业相对会比较清贫、从事农业会比较艰辛,但是对于民族和国家,农业是基础、农业是保障、农业是生命线。中国农大人是有情怀的,始终把个人事业融入到祖国人民的需要之中,中国农大人是有情怀的,始终把个人发展融入到国家农业战略需求之中,中国农大人是有情怀的,始终把个人命运融入到国家民族的复兴之中。习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我们的中国农业大学也应该有属于我们自己的精神,“曲周精神”就是我们中国农大人百十年来在服务人民、服务祖国的过程中传承下来的农大魂,作为一名中国农大人我为母校感到骄傲和自豪!

  理学院数学系副教授、党支部书记杨建平说,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农业大学的师生在茫茫的盐碱地扎下了根,以实验站为合作平台,以服务民生、服务地方为导向,将盐碱地改造成了如今的米粮乡。作为新时代的农大人,我们为老一辈农大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感动。学习曲周精神,就要发挥专业优势和特色,大胆走出去,将科研延伸到农村第一线,拓展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服务。

工学院党委副书记陈度表示,中国农业大学作为我国现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发源地和排头兵,始终以“解民生之多艰 育天下之英才”为己任,在多年的实践中,形成了独具学校特色的文化内涵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培养模式,而“曲周精神”就是其中最为生动、最为鲜亮、最具特色的传承。我校师生46年来扎根燕赵大地,怀着“责任 奉献 科学 为民”之情,做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的模范引领者,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事业之中。作为中国农业大学的一员,将以“曲周精神”为引领,把服务乡村振兴、培育时代新人作为各项工作的核心,勇于承担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生物学院专职辅导员孙浙表示,在黄淮海的盐碱地上,传承着老一代农大人身先为民、淡泊明志、乐于奉献的高尚品格;艰苦奋斗、贴近群众、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认真严谨、尊重规律、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锐意进取、敢为人先、用于探索的开创精神;这些品格、作风、态度、精神都是我们年轻农大人学习的榜样。“责任 奉献 科学 为民”的曲周精神是我校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校“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办学理念和优良传统的集中体现,也是我校当前深入开展“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教材。作为一名专职辅导员,要认真学习、弘扬和践行曲周精神,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科技小院研究生张苏芮表示,从来到王庄科技小院后,从村民口中听到了许多关于科技小院的故事,村民们对师兄师姐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赞不绝口。这对初来乍到的我心中充满了敬畏和好奇。三月、四月的取土工作让我更加深入地接触到了村民,每次去地里的时候,都会有农民问我看看我家地这是怎么回事,叶子为什么黄了,为啥总是长不好啊等等,他们对知识的渴望让我们深受触动。同时也让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一懂两爱”的意义,只有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才能真正的打心眼里留在这片土地上,将自己的知识与青春挥洒在农业农村的大地上。作为科技小院的一员,我感到非常自豪,希望我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多为农民做贡献。

  科技小院研究生杨晓彤说,来到曲周已经一年多,从暑期培训到现在,曲周精神一直深深的影响着她。作为年轻学生,更应该学习曲周精神、弘扬曲周精神、践行曲周精神,用自己的专业所学,去科学地指导农民,帮助他们增收增效,为乡村振兴做出自己实实在在的贡献。

  资环学院硕士气象党支部成员毕玉婷说,几天来一直在关注着曲周精神的报道,感触颇深。为自己是一名农大人感到骄傲和自豪。中国农大与曲周之间的故事,不仅仅是中农老师、中农学子毫不犹豫的放弃城市的舒适生活扎根于农村,还是与当地农民艰苦奋斗,克服重重困难,共同治理好这片盐碱地,并带领曲周农民脱贫致富绿色发展,这一过程中所形成的曲周精神将鼓舞着我们一代又一代学子,成为引领农大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

理学院数学151党支部何国星认为,关注三农,发扬曲周精神是农大人的义务。作为大学生党员,更应该身怀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使命,传承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我国农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文与发展学院2018级硕士蒋振表示,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这告诉了人们一个简单的道理:知行合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象牙塔里的大学生应该去社会这所大学里去历练成长。老一辈科学家们在曲周战天斗地地故事告诉我们,世界上最怕“认真”二字,认准了的目标,就是要咬住不放、契而不舍的去完成它,一辈子踏踏实实干好一件事,为社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就是伟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