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俩遇车祸不治身亡 同日捐器官延续6人生命
医生为其默哀致敬
夫妻俩结婚照
18岁哥哥紧握10岁弟弟的手,孩子因患病身形瘦小
“不是同日生,却是同日死,希望哥嫂能安息”,周作坚不断地重复着这句话。1月23日晚,他的哥哥周作堂和妻子蒙桂凤遭遇车祸昏迷。在得知抢救无望后,家属希望捐献两人器官。1月30日,夫妻两人抢救无效死亡,器官捐献手术于同日进行。夫妇俩每人捐献了眼角膜、肝脏、小肠等6样器官。
目前,部分器官已移植到6位患者的身体内,还有4位患者正在等待移植。据省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协调员表示,夫妻俩双双捐献器官,这在全国属于首例。
为省8元车费 夫妻骑车上下班
周作堂在东莞东城同沙科技园的一家木器厂上班,蒙桂凤则在东城同沙黄公坑的一家手袋厂上班。夫妻俩为了节省每天上下班的8元公交车费,一直都是骑单车上下班。
由于路途比较远,每天早晨不到6点,夫妻俩便提前出门。周作堂就骑单车载着妻子蒙桂凤,先去手袋厂,后再去木器厂。中午和晚饭,夫妇俩人就各自在工厂的食堂里吃饭。几乎每个晚上,夫妇俩都要加班,但通常都是丈夫周作堂先下班,蒙桂凤后下班。周作堂就骑半个小时左右的单车,来到妻子的手袋厂门口等妻子下班,之后就往家里赶。
目击者:丈夫摇晃站起 妻子当场昏迷
1月23日晚上10点,周作堂像往常一样站在手袋厂的门口等妻子。这次工厂的活并不多,只等了半个多小时,蒙桂凤就从厂里走了出来。周作堂便载着妻子沿着东城同沙商业街往光明市场方向骑行。
半小时后,当周作堂夫妇骑行到东城同沙商业街与东城同聚街相交的路口时,一辆21路城巴刚好行驶到路口,正准备掉头,结果与周作堂的单车正面相撞。据路口士多的老板说,当时单车上的两个人全部都倒在了地上,单车的大部分都已经压在了城巴车底下。
士多老板看到,单车上的男子摸了摸头,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当时看不到他有明显的外伤,但肯定是伤到了头部,走起路来都是摇摆不断。”尽管如此,周作堂还是坚强地第一时间趴在妻子旁边,唤着她的名字。当时蒙桂凤头部受到重创,倒在地上昏迷不醒。
“赶紧先救我老婆”
很快,附近东莞市中医院的120救护车就来到了现场。“赶紧先救我老婆”,这是周作堂在车祸现场反复说的唯一一句话。“当时从外表看,骑单车的男子并没有什么事,但压根就没有想到他受到的是脑内伤,情况也会与单车上的女子一样严重。”士多老板说。
当晚,住在叔叔家的小成正准备上床睡觉。晚上11点多时,他突然接到母亲蒙桂凤手机打来的电话,“打电话来的说是中医院的护士,说我妈妈出车祸了,叫我赶紧去医院”,小成起初以为是骗子,并没有理会。直到不久之后,这名护士又打来电话催问,他才信。
小成立即叫上叔叔周作坚开车赶往中医院。“当时我们都以为出车祸受伤的只是我嫂子,我哥哥没有事。”周作坚说,在去医院的路上,他不断地拨打哥哥的电话,但一直没有接通。等到了医院,看到哥哥蹲在医院急诊室门口的一个角落里,脸色发白,身体打颤。
周作坚立即上前抱住哥哥周作堂,并不断鼓励着哥哥。此时,周作坚感受到哥哥的身体颤抖得越来越厉害。“先救你嫂子,赶紧去看看她怎么样了”,周作堂用微弱的语气嘱咐周作坚进急诊室看看。
周作坚进到急诊室里看到,医生正在对昏迷不醒的嫂子清洗头部的伤口。“脑袋里的骨头都摔坏了”,周作坚说,很快嫂子就被医生推进了手术室。这时,看到妻子被推到了手术室,原本就一直缩着并没有引起注意的周作堂,突然间整个人就如释负重般地倒下去。
周作坚说,这时医生以及家人才意识到,哥哥在车祸中也身受重伤,只是他一直在坚持强忍着,等到妻子送去手术室后,才表露出来。“我哥哥倒下后,也是一直陷入重度昏迷状态。”医生这时又连忙把周作堂也送进了抢救室,后经证实他的头部也受重伤。
捐赠经过
“起初老人有顾虑,但人死不能复生”
自从1月23日晚上11点多,送进东莞市中医院的重症监护室起,周作堂夫妇俩就再也没有醒过,他们的家人一直期待着的奇迹也未发生。1月28日,医院医生告诉周作坚说夫妇俩都已经无生还的可能,最多只能熬三天的时间。
期望捐献器官让生命得到延续
周作坚说,他还特意从广州中山大学附属医院请来了专家给哥嫂两人看病,想把他们搬到广州去。“可医生刚想搬哥哥时,心跳仪上显示,一旁昏迷的嫂子有了些许动静,当医生要搬嫂子时,心跳仪上显示,昏迷的哥哥也有了些许动静。”医生都不敢转院。
周作坚并没有想到放弃,他拿着中医院给哥嫂拍的头部CT片到附近的人民医院普济分院以及同济光华医院,得到的答复均是“没有生还的可能性”。周作坚说:“我与哥哥的关系非常好,两人无话不说。得知他已经没法救的消息,我当时非常难过,非常舍不得。”
捐献器官让生命得到延续,这个念头在周作坚的脑海中闪过。“一个是我舍不得哥嫂他们,二来哥嫂生前也曾多次提到担心小儿子小志因智力问题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周作坚说,他也是想通过这样的办法,引起社会的关注,得到好心人帮助小志看好病。
尽管有这个想法,但周作坚并没有把握说服家里的亲戚,“我们都是来自湖南邵阳的苗族,那边的人民风淳朴,没有捐献过器官。”周作坚尝试着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家里人,结果他们都同意了捐献的想法。“起初老人有些顾虑,但想到人死不能复生,就答应了。”
医生:器官移植受益者超过10人
得到家人的支持之后,他立即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在东莞市中医院做驻点的社工李小姐,希望通过社工能够帮忙联系到正规的捐献器官的机构。李小姐说,这是她做社工一年多以来头一次遇到捐献器官的情形,“是他们主动联系我说要捐献器官的。”
1月28日,李小姐立即联系到东莞市红十字会,随后又联系到广东省红十字会捐献器官办公室。据广东省红十字会捐献器官办公室的黄医生说,捐献器官必须要通过省红十字会进行协调,而根据属地的原则,东莞区域内的器官捐献归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负责。于是,黄医生立即联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捐献办公室的陈岗医生。两人在当天就赶到东莞与家属见面。“一个是与家属签订捐献器官自愿书,二是检查所捐献的器官是否有损伤”,黄医生说。
据黄医生介绍,当时他们与周作堂夫妇的亲属都见了面,亲属们都表达了同意捐献器官的意愿。“当时家属决定捐献夫妇俩死后的眼角膜、肝脏、小肠、肾等6样器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生当时确认这些器官都符合捐赠条件。”
1月30日下午5点多,周作堂停止了心跳。已经等了一整天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陈岗医生给周作堂做了器官摘除手术。六个小时之后,妻子蒙桂凤也宣告死亡。陈岗医生又给她做了器官摘除手术。“不是同日生,却是同日死,希望哥嫂能安息”,周作坚说道。
据医生陈岗介绍,当天的器官捐献手术很顺利。随后这些器官就紧急送去了广州,其中有6名病人已接受了肝肾等器官的移植手术,目前情况良好,另外至少有4人将接受眼角膜手术,他们将因此迎来光明,因此受益的人员超过10人。
陈岗医生说,这是他从医多年来遇到的首例夫妻俩一起捐献器官的事例。而省红十字会的黄医生则称,据其所掌握的信息和媒体的公开报道,夫妻俩双双捐献器官这是全国首例。
期待帮助
“作为弟弟,我会尽所能照顾他们的孩子”
“假如哥哥嫂嫂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能说话的话,他们一定会同意捐献器官的。因为他们想看到小儿的将来一定会好好的。”周作坚昨日下午如此坚定地说,自打小侄子出现智力停滞不前的病情后,哥哥嫂嫂就一直在打工赚钱,省吃俭用,四处带孩子去看病。
肝功能出现异常 小儿子智力受影响
1996年,周作堂经亲戚介绍,认识了隔壁县的妻子蒙桂凤。“我家和嫂子家都是农民出身,家里都很穷。”周作坚说,一年之后,大侄子小成出生了。为了养家,大哥周作堂就外出东莞打工。之后,蒙桂凤也跟着老公到东莞打工。2005年,小儿子小志也出生了。
夫妇俩进厂打工,无暇照顾小儿子,就把老母亲接到了东莞。在小志两岁那年,同龄的孩子是能跑能跳,也能说话,但惟独小志还不会说话。周作堂就带着小志去东莞人民医院看病,结果证实因肝功能出现异常,小志的发育出现问题,身体和智力都受到影响。
从那时起,周作堂就开始带着小志多次往返广东以及老家湖南,在多所医院求医,均未能治好儿子的病。昨日下午记者翻看了广东以及湖南两地多所医院的诊断书,上面都注明小志的肝功能出现异常,导致智力受损。“到十岁了,连简单的阿拉伯数字都不会加。”
据周作坚说,哥嫂两人的工资加起来有个四五千元,这些钱几乎都花在了侄子小志的看病上。“每年看病和吃药至少都花了5万元。”周作坚说,正因为此,大侄子都没有钱供他去读书,早在14岁时就已经辍学在家,跟着他到工厂里去打工赚钱养家。
忧心无力让侄子病情好转
如今一家的重担全部落在周作坚一人的肩上。但其实,他的家境也和哥哥所差无几,一家大小都挤在一个狭窄的出租屋里,几个破旧的沙发,一个旧电视,几张桌子,就是一家人生活的全部家当。现在因为哥哥嫂嫂的离开,这个家庭还要承担起照顾两个侄子的重任。
“作为弟弟,我会尽我所能去帮助哥哥和嫂嫂,照顾他们的孩子,而我更希望我的小侄子能够得到救助。”谈起侄子小志的病情,周作坚的脸上挂满了忧愁。他担心的是自己无力去帮助侄子,无力让自己的侄子病情有所好转。
父母意外去世,刚满18岁的哥哥紧紧握着10岁弟弟的手,悲痛之余不知今后何去何从。南都记者 刘媚 摄
他人眼中
二手房东:他们夫妻很守信用
每天早上,周作堂载着蒙桂凤去上班,每天深夜,他又载着蒙桂凤回到出租房。这样的日子坚持了十多年。“夫妻俩都是早出晚归,几乎每天都是同行,从未看到过夫妇俩吵架。”两夫妻的感情,好到令旁人羡慕,而夫妻俩的守信用一直被二手房东称赞个不停。
据周作堂所住的出租房的二手房东说,夫妻俩每天早出晚归的工作,却从没有见到穿过一件新衣服,身上穿着的永远都是工厂的工服。“他们虽然很穷,但在这住了四五年从没有拖欠过我的房租。”二手房东说,到了每个月5号,他们下了班,就赶紧把房租拿来给我。
“他们两夫妻,都很热情的,平常见面都会主动打招呼,而且都很热心肠,平常住在旁边的老乡有个啥事,他们都很乐意帮忙。”二手房东说。一位与周作堂相熟的住户说,他曾经委托周帮他在附近找个工作,周硬是抽空在不上班时,带他去附近找工。
5日又快到了,本是收租时。此时,二手房东才得知周作堂夫妇已经去世的消息。她告诉前来看房子的朱才花老人说:“你们尽管住吧,愿意住多久就多久,我是不会收你们的房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