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音乐剧演出季拉开盛幕

18.11.2014  14:01

  说起天桥,清末民初那可是百戏杂陈、摊上云聚、人声鼎沸的闹市,是民间艺人的舞台。而今天的天桥正凭借着其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演艺传承,与蓬勃发展的音乐剧结缘,再创一个传承、融合与创新的时代。

  2014年11月11日,被誉为中国版“战争与和平”的《锦绣过云楼》,作为“天桥音乐剧演出季”的开幕大戏在天桥剧场亮相。为期两个月的演出季中,《楼兰》、《闪亮芭比》、《简-爱》、《聂小倩与宁采臣》、《我期待》等5部音乐剧也将在民族文化宫大剧院与首都观众见面。

  据介绍,“天桥音乐剧演出季”作为天桥演艺区艺术惠民系列活动的重要部分,得到了开心麻花等天桥演艺联盟会员单位及保利文化、凤凰出版传媒集团、上海音乐学院、杭州剧院等合作单位的鼎力支持。

  作为《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促进城南加快发展行动计划》重大产业项目的北京天桥演艺区,正在为中国音乐剧搭建一个发展的平台。预计2015年投入使用的现代化剧场群天桥艺术中心,将包含北京首个以音乐剧为主的1600座大剧场。未来,天桥会给音乐剧以最大的自由和尊重,成为艺术家认同和喜爱的舞台。

  说起音乐剧,大家可能并不陌生,它的音乐通俗易懂,很受大众的欢迎,《妈妈咪呀》、《》、《钢的琴》等一系列作品,已经让中国观众感受到了这种艺术形式的魅力。

  音乐剧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其中最出名的便是美国的纽约百老汇和英国的伦敦西区。而北京天桥,一个曾经知名的演艺文化中心,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打造中国的音乐剧创作和演出基地?近日,相关领域的领导和专家齐聚天桥,共同对这个话题进行探讨。

   争鸣

  西城区委常委、副区长梁昌新

  天桥,未来的音乐剧中心

  西城区一直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将“文化兴区”纳入三大发展战略之中,并持续开展多项举措推动文化的发展繁荣。为了更好落实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在北京市提出建设首都演艺中心区的背景下,西城区规划并建设2.07平方公里的天桥演艺区。

  天桥建演艺区,有着诸多优势。数百年的经典传承,中西文化的交汇融合,使天桥地区形成了丰富的演艺资源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同时,天桥地区还具有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可发展空间巨大以及演艺业集聚发展态势初步形成等多方面的优势。

  在习总书记关于文艺为民的精神引导下,在北京市各级领导的关注下,天桥演艺区将立足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要求,以“民生改善、产业发展、名城保护、服务首都”为原则,通过政策发动、集聚推动、核心启动、产业联动、项目带动,将天桥地区打造成为文商旅关联促进的具有国际水准的首都演艺中心区。

  此外,天桥演艺区不仅仅是区域概念或者一个空间概念,更重要的是如何实现产业发展和文化传承。随着天桥演艺区起步区建设的率先启动,吸引了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北京四海一家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田沁鑫工作室、龙马社等数十家文化演艺机构的入驻,将在明年交付使用的天桥艺术中心,也将建设成为一个拥有4个剧场的现代化剧场群。

  我们乐于见到,在不远的未来,成就了纽约百老汇和伦敦西区的音乐剧,将再次成就天桥,令天桥真正成为北京的天桥,世界的舞台。

  中国音乐剧协会会长王祖皆

  天桥与音乐剧结合前景无限

  中国音乐剧的开端要追溯到上世纪初,黎锦晖在上海率先采用音乐推广国语的独特方式,为中国歌舞音乐的发展拉开了序幕,这也是中国音乐剧的最早雏形。

  如今,在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的重视下,中国音乐剧原创作品呈现出“井喷”态势,原版世界经典音乐剧的引进和本土化中文版演出也非常活跃,音乐剧教学、创作、演出等各方面水平不断提升。

  天桥是历史悠久、享誉全国的演艺和游艺聚集地;音乐剧是受众面最广的当代音乐戏剧样式。在此大背景下,天桥与音乐剧的结合令人感到前景无限。天桥与音乐剧的结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定能迸发出创新火花,产生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举办“天桥音乐剧演出季”,除了有从全国遴选出来的6部剧目参加展演以外,还有音乐剧讲座和音乐剧主题展等活动,相信此次活动对于打造天桥演艺区品牌,推动中国音乐剧的发展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发挥积极的作用。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戏剧系教授赵光

  音乐剧教学模式尚需探索

  中国音乐剧可以说还仍处于初始阶段,良好的市场运行机制尚未形成,音乐剧创作和教育都相对落后,天桥与音乐剧的结合,将为音乐剧创作和教育这两个推动音乐剧发展的核心要素给予更大的帮助。

  虽然每年有很多音乐剧作品出现,但就其艺术水准来说,较国外顶级剧目还有一定的差距。音乐剧作曲家必须具有较强的文学、戏剧、音乐功底,能够把握一个整体戏剧音乐的结构,同时又具有流行文化意识,具有专业综合能力,而目前我国专业的音乐剧作曲人才十分缺乏,专业的、高水平的音乐剧创编、制作及运营等人才及团队也是少之又少,这就迫切需要探索音乐剧的教学模式。

  就音乐剧表演专业来说,目前,整合性实践教学已经卓有成效,而单项课程的细化和深化还尚显不足,对于高品质音乐剧的要求来说,仍然任重道远。我们也希望天桥能为新的艺术家和原创作品提供更多更好的展示机会,让观众来检验我们的音乐剧作品。

  著名作曲家、音乐剧人三宝

  艺术家应专注于创作

  要创作出一个好作品,专注是非常重要的。艺术家不是制片人或者发行商,他不需要也不应该过多地关注市场,而应该专注于创作,诚实地用音乐剧语言表达出自己想要的,创作出对得起自己的作品。

  天桥对音乐剧的重视,对于音乐剧从业者和广大观众而言,都是一件好事。作为一个音乐剧的创作者,相对于天桥规划建设中的剧场群而言,我更希望天桥能够对音乐剧的原创作品、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因为剧场也是需要好的作品来支撑的。中国音乐剧正处在一个原创意识与作品成长的初期阶段,需要扶持一批经典和精品,才会为中国音乐剧的发展树立一个典型,铺垫出一条宽阔的辉煌大道。

  今年,我和关山合作的原创音乐剧《聂小倩与宁采臣》将在天桥音乐剧演出季期间与北京的观众首次见面。用聂小倩这样具有一定批判性和现实意义的传统文化题材,通过与中国观众更亲切的音乐、舞蹈、服装、舞美等舞台元素,打造一个很中国、很古典的具备东方气质的原创音乐剧。

  北京四海一家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田元

  用产业的眼光看中国音乐剧

  说到中国音乐剧,不得不说,现阶段的中国音乐剧人是幸福的,拥有着全世界规模最庞大的市场,每增加一点市场的认可和接受度,就会带来巨大的飞跃和发展。

  最初,中国人在演出市场接触到的音乐剧,是引进的国外原版音乐剧,用了近二十年,让观众接受和认可了这个艺术形式。后来,中演集团推出了《妈妈咪呀》中文版,中国音乐剧走上了改版的道路,一方面培养自己的创作和制作团队,另一方面,确保推向市场的音乐剧品质。随着《妈妈咪呀》、《》等中文版音乐剧的大热,中国原创音乐剧也在蓬勃发展,制作能力和作品水平不断提升。

  我认为,天桥在机遇面前,应该按照市场和产业发展的道路,扶持音乐剧人出精品,出经典,这样才能促使市场的良性发展,真正推动中国音乐剧发展。北京天桥演艺区能否成为中国音乐剧基地,除了政府大力度的政策支持外,规模性的文艺消费群体,相对成熟的演艺市场运营体系,丰富的创作制作资源,也是重要的决定因素。

  开心麻花创始人张晨

  期待中国音乐剧走向世界

  2009年,我们决定做开心麻花的第一部原创音乐剧,于是便有了《白日梦》这个作品。这部剧既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也得到了政府及艺术界的好评。我们又陆续创作了《爷们儿》系列以及《三只小猪》等音乐剧作品。目前正在创排中的《我期待》,将是开心麻花出品的第六部音乐剧,这部剧也将在天桥音乐剧演出季上首次呈现于北京观众的面前。

  经过这些年的探索,我认为一部优秀的原创音乐剧必须经过充分磨合、改造,根据观众的反馈不断修改调整,才能获得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而天桥演艺区正为我们这样的原创音乐剧创作者提供了良好的创作环境和演出机会。同时,我也希望未来能够看到更多由天桥演艺区推出的优秀音乐剧作品,期待这些原创音乐剧在世界范围内巡演,让中国的音乐剧真正走向国际。

  北京天艺同歌国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樊星

  天桥演艺区应在借鉴中创新

  西城区正在规划建设天桥演艺区,就我多年的剧场运营管理经验来看,天桥演艺区应打造成以演艺小剧场、大剧场错落发展,商业文化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演艺区。众所周知,纽约百老汇、伦敦西区是音乐剧商业化运作最成功的剧院集聚区,而在亚洲,韩国首尔大学路小剧场集群、日本东京下北沢小剧场集群是小剧场音乐剧的典范,这些无一不是多产业共同发展的综合性区域。小剧场、大剧场、商业文化休闲从小到大,可以吸引多层次观众,形成商业氛围,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演艺产业生态环境。

  天桥演艺区音乐剧品牌的树立,既需要政府政策延续性保障,同时也需要借鉴和参考国外成功案例和经验进行规划定位,更需要通过长期的优质剧目积累和市场培育来逐渐形成,相信在政府的支持和我们的不懈努力下,天桥演艺区一定可以在世界音乐剧的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

  东莞保利文化演艺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冰

  以亲民姿态创作音乐剧

  现今,中国音乐剧产业在创意策划、市场融资、广告宣传、票务经营和衍生品开发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客观地说,中国的音乐剧市场整体上仍处于“蹒跚学步期”,尤其是部分原创的音乐剧作品,在剧目创作和市场运营方面还存在一些误区,例如盲目迷信“大投资”、“大制作”和“大排场”,忽视了剧目品质和内涵;创作上全凭个别负责人的喜好和经验判断,导致作品“高处不胜寒”,脱离了普通观众的欣赏期待。

  我眼中的北京天桥演艺区,肩负着树立北京乃至中国文化品牌的艰巨任务,要既赢得观众口碑,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又得到市场的认可,就必须以亲民的姿态狠抓剧目创作,让高雅艺术在不降低艺术品格的前提下接地气,实现民族化。

  具体来说,选择普通老百姓现代生活的题材,尽可能地贴合中国观众的欣赏习惯,用诚心诚意的作品展现音乐剧的情趣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