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桥成立协会 绝活儿艺人“回家”

04.11.2014  07:44

 

  昨天,天桥民间传统艺术表演暨天桥民俗文化协会揭牌仪式在天桥剧场东门广场举行。图为天桥绝活传人曹群来表演的“八头变脸”。本报记者 李继辉摄

  本报记者 李洋

  昨天一大早,天桥剧场东门广场上特别喜庆热闹。75岁班秀兰、64岁周仁喜、59岁赵柏贞等天桥老艺人及其传承人都聚拢到这里,大家或登上露天小舞台露一露绝活儿手艺,或坐在广场上晒着太阳聊一聊家常,仿佛回家一般。让他们重新聚在一起的缘由,是西城区天桥民俗文化协会正式成立,老艺人说,“有了这个协会,我们就有娘家回了。

  天桥民俗文化协会是一个非营利性社会组织,由天桥街道办事处主管,会员包括天桥老艺人及其传人、民间艺术家、文化文艺界人士、天桥地区文化企事业单位等。经过近一年筹备,协会如今聚拢一百三十多位会员,其中一半多是天桥绝技绝活艺人或其传承人。

  会员之一的天桥老艺人班秀兰,打小在天桥表演古彩戏法、荷花美人、空中飞人、秋千飞人,有着“小荷花”的美誉。她见过天桥鼎盛时的热闹,也亲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老艺人们分散到全国各地杂技团支援建设、远离天桥的场景。“我漂泊在外30年,上世纪80年代末才回到北京。现在,天桥这么重视传承古老的技艺,我看到更多人愿意回来。

  同样在外漂泊多年回到天桥的,还有天桥艺人“坛子周”周仁喜。几年前刚回到北京时,周仁喜在房山区租了个场院带徒弟,如今他计划搬回西城区的老宅。“我打算把自家的院子翻修一下,再想办法在附近租个地方,让徒弟们在天桥跟前,更能感受到文化氛围。”周仁喜指着天桥剧场东南角、正在建设中的天桥艺术中心说,“你看,天桥演艺区马上要盖这么多剧院,怎么着也能有我们传统艺术的一席之地不是?我们不能张口等着国家救济啊,得自己想办法振兴传统艺术,让更多人能欣赏到它们。

  眼下,天桥绝活的传承正红红火火。班秀兰的女儿吕云便继承了家族的杂技事业,小舞台上,五十多公斤的大刀,吕云一只手便给举了起来;八十多公斤的大弓,她也轻轻松松就能拉开,还可以利用颈、手、脚等身体各部位同时拉开五张弓,令观众啧啧称奇。天桥“宝三”中幡的传人付文刚,十余年来坚持传艺带徒,已有二十多位徒弟出师登台,最小的徒弟今年17岁。而天桥盘杠子老艺人曹华德之子曹群来,不仅新创了“八头变脸”绝活儿,还教会了女儿以及俄罗斯籍女婿这门绝技。

  很多非京籍民间艺人也聚拢而来。会员谢志凯是从东北来的,这位魔术师近几年在天桥扎根开办了天桥魔术馆,已小有名气;会员刘飞龙,同样从东北来到天桥,通过开办天桥精武堂,传播武术文化。“天桥的品牌,吸引着全国各地优秀艺人聚集,协会希望大家能齐心协力,把传统绝活儿和艺术发扬传承下去。”天桥民俗协会常务副会长赵兴力说,协会已开始协助老艺人们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招徒,每周末还在街道安排公益曲艺专场演出等,未来将打造天桥老艺人的星光大道,开展擂台赛聚集更多民间艺人。


  京报网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京报网网:XXX(署名)”,除与京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5202099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京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京民执罚〔2019〕16号
序号 处罚决定书文号 被处罚人名称(姓民政局
2019年2月城乡低保和城乡特困人员救助情况
    截止2019年2月28日,我市城乡低保人员6.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