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敌昆虫对松褐天牛的持续控制作用机制研究项目通过中期考核

31.12.2014  01:32
   国家林业局政府网12月31日讯     近日,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杨忠岐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天敌昆虫对松褐天牛的持续控制作用机制研究”顺利通过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北京组织的中期考核。
  考核委员会在听取项目汇报、审核资料、质疑评议等方式的基础上,认为该项目计划目标明确,内容设置科学,组织管理规范,经费使用合理,全面完成了任务书规定的各项考核指标,验收委员会一致同意通过中期考核。
  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的“癌症”,是目前我国最为严重的森林有害生物,对我国以林业为主的生态环境建设造成重大威胁。目前,松材线虫病已在我国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00个县级行政区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发生。松褐天牛是松材线虫病在我国最主要的传播媒介,而生物防治松褐天牛控制松材线虫病已经得到认可。但天敌昆虫释放后是否能够在林间建立稳定的种群、天敌昆虫在林间对松褐天牛的持续控制机制等尚不明确。
  为了研究明确天敌昆虫对松褐天牛持续控制作用机制,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与华中农业大学、遵义市林业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在贵州省遵义市建立了1000亩的长期试验观测点。经过2年多的努力,试验点松褐天牛种群明显下降,松材线虫病致死的松树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天敌昆虫持续控制松褐天牛的机制初步明确。截至目前,该项目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明确了松褐天牛肿腿蜂为一新种,同时明确不同生物型花绒寄甲之间亦存在基因上的差异。肿腿蜂、花绒寄甲搜寻和寄生松褐天牛的化学生态学机制已基本明确。同时完成了松褐天牛传播松材线虫能力的评估,分析鉴定了松褐天牛蛹吸引松材线虫病的化学物质。研究了花绒寄甲和松褐天牛肿腿蜂对松褐天牛幼虫最适龄期的选择性寄生作用,及影响花绒寄甲寄生率的关键环境因子。明确了松褐天牛肿腿蜂和花绒寄甲越冬生物学特点。研究了松褐天牛肿腿蜂和花绒寄甲在林间的转主寄主。系统调查了松褐天牛的天敌类群及数量、分布等,发现松褐天牛天敌25种,其中寄生性天敌昆虫15种,捕食性天敌昆虫10种。其中寄生率较高的有卵寄生蜂1种——松褐天牛卵金小蜂,林间自然寄生率为12.6%。
  项目按计划全面完成了任务书中的各项研究内容,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发表论文8篇,其中SCI收录3篇。(中国林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