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广做客大金融思想沙龙 谈中国普惠金融的理念、挑战和前景

30.05.2016  12:02

5月28日下午,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与国际货币研究所(IMI)联合主办的大金融思想沙龙(第32期)暨马工程重大项目“防范和化解经济金融风险研究”内部研讨会在人民大学举行。本次沙龙邀请到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贝多广担任主讲嘉宾,针对“中国普惠金融:理念、挑战和前景”这一主题发表演讲。IMI学术委员、国家外汇管理局原副局长魏本华担任点评嘉宾,IMI副所长宋科主持沙龙。

贝多广教授从我国经济社会的金字塔结构与金融服务的倒金字塔结构入手,揭示了“好金融”与“好社会”的意义,接着详细介绍了普惠金融、微型金融、小微金融、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等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他指出,受到风险、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两个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主要问题是高效的储蓄调动系统与低效的信贷系统之间的矛盾。综观国际社会微型金融模式四十多年的发展经验,如今普惠金融逐渐融入金融主流,可以参考之前微型金融的商业发展模式,但也要关注发展过程中企业绩效与社会绩效的双重目标。他提出,普惠金融发展战略包括四个要素,指标、政府部门协调、实施和重点,其中,政府部门协调的关键在于企业法律制度和信用制度的基础设施建设。普惠金融的发展应建立在科技的基础之上,逐渐趋于数字化的发展方向,促进中国经济社会结构从“金字塔”向“橄榄型”转变,走出中等收入陷阱的困境。

在点评环节,魏本华局长提到,在推动普惠金融政策落实方面,许多城市成立了普惠金融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统一的行动纲领和发展规划,有利于促进我国基本金融服务的推广,脱贫目标的实现以及我们对普惠金融认识的进一步提高。他指出,中国在大力做好本国普惠金融工作的同时,也应该具有国际视野,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实践经验。

在随后的互动讨论过程中,在场观众针对普惠金融发展与金融发展间的关系、普惠金融对经济的消极影响、普惠金融的载体和主体、普惠金融与消费金融的联系等方面进行提问,得到了贝多广教授的详细解答。

大金融思想沙龙是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与国际货币研究所联合发起设立的高层次双周学术沙龙,由原大金融思想沙龙与IMI双周论坛合并而成。沙龙通过“主题演讲+专家点评”的模式,对国内外货币金融领域的基础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以期紧跟国际前沿、拓宽理论视野、深化研究协作,为推动“大金融”学科建设,深入开展“大金融”理论、政策与战略研究搭建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式的学术交流平台。“大金融”概念,在学理上源于黄达教授所倡导的宏微观金融理论相结合的基本思路,在理念上源于金融和实体经济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的系统思维。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大金融论纲》中系统论证了“大金融”命题的基本内涵和方法论思想,为全面构建有利于促进长期经济增长和增强国家竞争力的“大金融”体系框架奠定了理论和实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