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北京大运河文化节启动 文化遗产“云上”呈现
中新社北京11月7日电 (陈杭)云端征集、云赏直播、云河视频、云上畅行、云享档案……2020北京大运河文化节期间,一系列互动和科普活动将带领公众“云端”感受大运河遗产的文化韵味,探索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新方式。
历史上,中国大运河以世所罕见的时间与空间尺度,实现了南北资源和物产的大跨度调配,沟通了国家的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促进了广袤大地上的经济交换、人员交流、文化交融。有人给全世界前十大运河做过排行榜,中国大运河以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列在榜首。2014年,中国大运河以文化遗产名义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上,传承好大运河丰厚的文化遗产,让这条历经2500年、延绵3200多公里的河流焕发生机与活力?
2019年,北京发布了《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和《北京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五年行动计划(2018年-2022年)》,明确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中长期目标。
展望2050年,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成为服务文化强国战略、全国文化中心、世界文化名城的示范工程,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民心工程,成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千年运河”中华文明金名片的标志工程。
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民众的深度参与。
此次主题为“行走运河,赋能小康”的2020北京大运河文化节,在充分利用各类新媒体手段开展线上传播的基础上,鼓励和动员更多民众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
期间,无论是话题征集、短视频发布,还是围绕大运河遗产点7条探访路线开展的线上直播、畅行活动,都为民众了解并走近大运河文化遗产提供了广阔的数字化平台。
一方面,燃灯塔、万宁桥、玉河故道、平津闸……这些大运河历史脉络的“见证者”将在直播活动中一一呈现,立体表现对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另一方面,活动也将在各大平台征集大运河沿线网红打卡地的文字、照片、视频等内容,鼓励民众分享自己与大运河的点滴故事,在互动中凸显大运河的文化活力和旅游魅力。
通过开展一系列“云上”活动,让民众顺着源头去探寻这条河流留下的文化富矿,懂得文化遗产的珍贵与价值,激发文化自觉意识,才能让千年运河的文化名片亮起来、文化遗产活起来。(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