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1件文物讲述“大美亚细亚”
一千多年前,中国唐代,一件盘口细颈贴塑淡黄色琉璃瓶被小心翼翼地封存在陕西省扶风法门寺唐代地宫中。昨天,这件吸收了古罗马和波斯帝国玻璃生产工艺,又融入早期伊斯兰文化风格的中国文物,出现在国家博物馆,与451件来自49个国家的文物珍藏一起,讲述“大美亚细亚”。此次“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是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的重要文化活动,将一直持续到8月11日。国家文物局介绍,这是我国首次举办、亚洲大家庭共同参与的集大成亚洲文明专题展览,参展国家数量、文物数量和精致程度前所未有。
国博将北2层的两座展厅打通,讲述精彩的亚洲故事。展览汇集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47国及希腊、埃及两个文明古国共451件文物。展览以“多元文明并置,古今文明相通”为主线,分四部分讲述“亚洲文明”。其中,“美成在久 日出东方”,以文物为载体,凸显各国历史文化特色,反映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文明和中华文明,诠释亚洲是人类文明之源;“美在通途 行久致远”,展示中国汉代以来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相关文物和亚洲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文物,表现古代中国与亚洲各国通过丝绸之路建立的经贸文化联系,彰显亚洲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美美与共 天下大同”,展示中国与亚洲各国文化遗产领域交流合作情况,携手保护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美人之美 礼尚往来”,展现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亚洲各国友好往来与文化交流。
“文物带你看亚洲”多媒体互动展示系统通过两排屏幕,“复活”亚洲13个国家近60件文物。“我们采集了一批中外博物馆的文物三维数据,完成线上建模。”北京鲸世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利堃边演示边介绍,我们增加了灯影模式,观众不仅可以放大文物细节,360°观看文物,还可以选择灯下观看,感受不同光影下的文物魅力。有些文物还设置了“探索”模式,比如一些碑刻上的文字等细节将更完整地展示出来。另外,展厅里还以现代影视艺术表现形式,展示了亚洲各国具有代表性的世界文化遗产和著名文化景观。
国家文物局介绍,本次展览是配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主办的“亚洲文明联展”系列文物展之主展览,旨在通过文化遗产讲述各国文明故事,呈现各国文明之美,为亚洲各国相互交流、展示、沟通、了解搭建重要平台。该展览对拓展亚洲文明对话多样化渠道,建立亚洲文明平等对话常态机制,传承和守护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此外,“亚洲文明联展”系列文物展也正在北京各大博物馆展出。其中包括“殊方共享——丝绸之路国家博物馆文物精品展”(国家博物馆)、“器服物佩好无疆——东西文明交汇的阿富汗国家宝藏展”(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和“山宗·水源·路之冲——一带一路中的青海展”(首都博物馆)等。
文物故事
唐代文物显露西洋个性
一件盘口细颈贴塑淡黄色琉璃瓶,呈淡黄透明色,无模吹制成形,底部有加工痕迹。
细看文物,还有西洋风情。文物肩部与腹部外壁用不同颜色及形状的玻璃丝缠贴装饰,制作精美、纹饰华丽。专家介绍,这件唐代文物的制作不仅吸收了古罗马和波斯帝国的玻璃生产工艺,还融入了早期伊斯兰文化风格,为典型萨珊工艺品。由此可见,当时中国已经与很多国家进行了友好交流,在很多工艺上实现了取长补短。
春秋战国最美青铜器具
1978年,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了一批青铜器。其中一件尊盘由上尊下盘两件器物组成。
展柜中,这件尊敞口,呈喇叭状,上饰蟠虺镂空花纹。尊颈部饰蕉叶形蟠虺纹,四只圆雕豹形伏兽攀附其上。躯体由透雕的蟠螭纹构成。腹、高足皆饰细密的蟠虺纹,其上加饰高浮雕虬龙四条,层次丰富,主次分明。盘直壁平底,四龙形蹄足,口沿上附有四只方耳,皆饰蟠虺纹,与尊口风格相同。四耳下各有两条扁形镂空夔龙,龙首下垂。四龙之间各有一圆雕式蟠龙,首伏于口沿,与盘腹蟠虺纹相互呼应。
专家介绍,尊盘铸造工艺复杂,采用了陶范法、失蜡法、钎焊、铆接等多种工艺精工制作而成,全器造型优美,纹饰繁复。尊和盘上均有铭文,显示其为曾侯乙生前用器,故专家们将其命名为曾侯乙尊和曾侯乙盘,合称曾侯乙尊盘,是春秋战国时期最复杂、最精美的青铜器之一。
三彩骆驼见证丝路往事
这件骆驼文物通体主施白釉,头顶、驼峰、颈下、前肢上部及驼尾施褐釉。骆驼呈昂首嘶鸣状,牙齿和舌头的刻画栩栩如生,四肢劲健有力。其周身施淡黄、褐、绿釉,三彩饰釉华丽精美。
专家介绍,骆驼背垫彩毯,峰驮兽囊,载有水壶、食品、丝绸等物,执着跋涉于“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交流,使中国获得了“丝国”之称。这件1963年河南省洛阳关林出土的文物现藏于洛阳博物馆。(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刘冕) 【编辑:刘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