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玩具”解决出行最后三公里

13.10.2015  16:41

来源:北京晚报 2015-10-13 牛伟坤

  提起滑板车,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大概就是与酷炫和耍帅有关。而来自清华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班的金鑫,却从中嗅到商机,将一向被人们当做“玩具”的滑板车,进行结构改造后,使其成为能够被人们带上地铁、解决出行最后三公里的新型出行工具。

好奇心就是商机

  2013年来到清华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的金鑫,2014年暑假在望京找了一份实习工作。对他来说,每天早起挤地铁还不是最痛苦的事儿;比这更让他无可奈何的是,下了地铁之后到公司的那两公里路程。这两公里的路程说长不长,可说短也真是不短:坐公交车吧,等车的时间可能比在车上的时间还要久;打个出租车,早高峰里堵上半个小时那都不值一提;那就走过去吧,可没半个小时还真到不了公司。

  有一天再次坐出租车被堵在路上时,司机师傅的一句感慨给金鑫指了条出路,“堵车时看到小年轻们踩着滑板车从自己身边经过,还真是挺羡慕的。”滑板车?质量不算重,占地儿也不大,还可以带上地铁,确实是个好主意。金鑫立马在网上买了一辆,从此这辆电动滑板车便成了金鑫出门必备的“新宠”。

  自从有了这方便的新型“座驾”,金鑫不仅清除了自己实习路上最后两公里的痛点,还收获了百分之二百的回头率,“很明显的一个感觉就是,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有人过来打听。”金鑫说,坐地铁时碰到好奇的人就不必说了,有时候在路上碰到开车的人,还会特意摇下车窗,向他打听他脚下滑板车的各种细节问题。金鑫嗅到了商机,“好奇心就是商机。”

开淘宝店“实习”创业

  要说起来,金鑫这种把握商机的能力很大程度上是受益于在清华大学课堂上的训练。金鑫总记得在《创业管理》课堂上老师曾经提到的一个说法:有一半以上的创业者都是在前期从模仿别人好的项目开始,然后再从模仿者变身为创造者。金鑫走的正是这样一条路子。嗅到商机之后,他首先尝了尝做别人品牌电动滑板车代理的滋味。

  其实在自己从网上搜购电动滑板车时,有限的信息就已经让他察觉到了这一市场的前景和潜力。在被路人的好奇心进一步激发出灵感之后,金鑫踏实地来了个市场调研:写字楼的白领上班族、电动滑板车的线下直营店……而奔波了几天之后,结果却让金鑫有些失望,“总的来说,就是看热闹的多,真正愿意买的人少。”在最开始的一个月里,金鑫总共卖出了不到10台的车子,“大多数还都是身边的朋友捧场,说自己的小孩闹着要玩才来买的。”而“玩具”并不是金鑫给电动滑板车的定位,他的目标人群是有着出行“最后三公里”痛点的人,为了方便“家-地铁-公司”通勤的人群。

  线下不行,金鑫将舞台搬到了线上,淘宝店一开,第二天下午就收到了一份订单,这可把金鑫给高兴坏了。而之后的销售情况更是给了金鑫无限的信心,“第一个月的销量就达到了100台,双11那个月我们卖到了400台。”

从模仿者到创造者

  仅仅做一位淘宝上的倒卖店主,显然不是金鑫的追求,他的眼光放得更远——他想经营的不仅仅是一份生意,还是一份事业。随着对电动滑板车这一市场的进一步熟悉,金鑫也发现了当前电动滑板车市场上所暴露的问题:质量标准有待提高,车身质量不够轻便。他也由此找到了自己创业的方向。

  这时,金鑫本科时的机械专业开始大显神通:改造滑板车折叠结构,与电机厂商联合研发轻质量电机,通过力学分析改善车架结构……最终,金鑫团队研发出来的电动滑板车质量从普通市场上的15千克减轻至10.8千克,并且5秒钟就可以完成整车折叠。

  目前,金鑫的公司早已风风火火地进入了正轨,淘宝店里也摆上了自己的专利产品。“最开始时,淘宝上隔三差五响两声来订单的叮咚声,就能让我兴奋得要死,拉着人家说个半天;现在一整天的叮咚声都不带停的。”而他爱跟人唠嗑的习惯也为他拉来了一大批忠诚粉丝,与不少买家一聊就聊成了朋友。“有个网站编辑拿到我们的产品之后,还免费给我们拍了视频传到了网站的首页,让我们当天的销量就翻了好几倍。”

  今年8月份,团队刚刚拿到了450万元人民币的投资,而且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数千平方米的专业化工厂。对于未来,金鑫想得更远,在实现了创造者的转型之后,他正朝着新型短途代步产品研发和引领者的方向努力着。

 

(http://news.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