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大熊猫保护经验 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22.05.2015  12:35
   中国绿色时报5月22日报道(作者  张希武)  每一个物种都是一座天然基因库。一个物种灭绝,意味着该物种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将消失。
  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要求的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使命。如何才能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重大课题。
  今年年初,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出炉,让世界人民眼前一亮。大熊猫保护取得显著成效,使我们信心倍增:大熊猫可以保护好,其他物种也可以!
  大熊猫作为中国特有物种,曾处于极度濒危状态,被列为世界旗舰物种之一。然而,经过我国林业部门的不断努力,10年间,大熊猫栖息地面积增至258万公顷,增幅达11.8%;大熊猫分布县增加了4个,从2003年的45个增加到49个;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增加了268只,增长比例达16.8%(据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这些成果充分表明,大熊猫保护可为其他野生动物保护提供借鉴。
  借鉴什么?怎么借鉴?
  第一,要明确旗舰物种的意义。以大熊猫为例:保护大熊猫是保护物种多样性的需要,是保护生活在大熊猫栖息地上的众多野生动植物及其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人类关爱野生动物的情感所系,更是我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实践证明,大熊猫保护不但保护了大熊猫本身,也同时保护了生活在大熊猫栖息地上的8000多种野生动植物及自然生态系统,成为全世界自然保护的成功案例。
  第二,要了解旗舰物种保护的经验。大熊猫管理工作在探索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一是坚持转变发展方式。长期以来,四川、陕西、甘肃的保护工作者把大熊猫保护工作作为首要任务,为此付出了辛勤的汗水。这些地区通过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观念,主动放弃了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保护为主、生态优先”的方针,千方百计为保护大熊猫让路,为大熊猫保护营造了良好条件,实现了森林资源持续增加,大熊猫种群数量稳定增长,并达到有效保护栖息地的根本目的。二是坚持实施保护工程。多年来,国家实施了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工程和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21世纪初,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在大熊猫栖息地及其周边区域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集中人力、财力、物力加强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管理工作,不断拓展大熊猫生存发展空间,为大熊猫有吃、有住、有活动场所提供了保障。调查数据表明,自然保护区覆盖了近一半的大熊猫栖息地面积,承载了近70%的大熊猫种群,对保护工作起到了关键作用,特别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大熊猫保护中的重要性非常突出,无论是种群数量、种群密度还是栖息地面积均处于较高水平。三是坚持加强宣传教育。多年来,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利用多种渠道举办多种形式的大熊猫文化、科普、宣传活动,催生了大熊猫保护的新理念,提高了公众保护意识,涌现出一大批保护志愿者和大熊猫迷。保护大熊猫社会、文化和精神的力量不断增强,文化的“软实力”日益彰显。四是坚持开展国际合作。近年来,我们通过开展大熊猫保护国际合作与科学研究,先后与12个国家的17个动物园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了大熊猫保护研究。在开展大熊猫国际合作研究的同时,我们引进了许多先进的保护理念和技术,促进了国内保护管理水平的提高。大熊猫保护国际合作既全面展示了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水平,又增进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为服务国家外交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党中央、国务院对大熊猫保护国际合作高度重视,为此我们积极主导大熊猫保护的国际事务,多次召开大熊猫保护的国际研讨会,发表了《大熊猫保护成都宣言》等文件,对宣传我国保护成就,巩固和扩大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话语权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三,要清楚旗舰物种保护成功背后的原因和背景。全国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表明,秦岭中部、岷山中部和邛崃山中北部是大熊猫种群数量最多和增长最显著的区域。这些区域是我国政府最早开展大熊猫就地保护、实施大熊猫保护工程的区域。在这些区域开展的野外巡护、救护、监测和栖息地恢复工作,对大熊猫的保护发挥了很大作用,使大熊猫濒危状况得到有效缓解。同时,这些区域还是近年来新建和晋升国家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最多的区域,有雪宝顶、老县城、观音山等多个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通过保护区的建设,基本完善了以上区域大熊猫保护网络,确保了我国野生大熊猫基础种群的稳定增长。中国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工程、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一系列工程的实施促进了大熊猫栖息地植被和主食竹资源的恢复,扩展了栖息地范围,提升了栖息地景观的连接度和完整性,各栖息地斑块之间的融合和连接程度得到加强,极大地改善了大熊猫的栖息地质量和生存环境。2003年以来,大熊猫种群数量的增长和一些新分布区、发现地不断出现也体现了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和建设的成效。
  充分总结和借鉴大熊猫保护的成功经验,对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整体工作极为重要。我国地域辽阔,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我国仅高等维管植物就有301科3408属31142种,其中超过50%的种为我国所特有,如银杉、珙桐、百山祖冷杉、华盖木等。我国也是全球动物物种非常丰富的国家之一,现已记录的脊椎动物共6588种,约占世界总种数的14%。其中哺乳动物607种,约占全球总种数的14.1%;鸟类1332种,约占全球总种数的14.6%,是世界鸟类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同时,我国遗传资源丰富,生态系统多样,也是全球几乎具有所有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国家之一。生物多样性保护是我国长远发展的需要,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生态文明的应有之义。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承担着森林、湿地、荒漠三个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职责,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肩负着重要使命。作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力部门,林业系统对全国生态区域进行了总体布局,对我国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基因多样性的保护作了全面或专项规划。要充分发挥林业部门的重要职能,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就要结合实际,充分借鉴大熊猫等旗舰物种的成功经验,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保护能力。我国很多自然保护区分布在国家边远地区,当地相对较落后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要加大对这些地区的经济、技术扶持,通过贷款、财政项目倾斜等方式提供帮助,让想转变保护方式的地方有能力在保生存与保生态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切实实现保护转型、绿色增长,确保物种安全。二是强化工程措施,促进栖息地保护。我国很多珍稀物种如老虎、大象等分布区处于祖国边陲,那里地理区位特殊,社会关系复杂,属少数民族分布区,人力、财力有限,给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压力。大熊猫种群复壮的事实告诉我们,保护生物多样性,林业工程功不可没。全面实施保护,必须以中央政府为主导,强化工程措施,通过工程建设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营造良好栖息环境。三是进一步加强教育,让生物多样性保护观念深入人心。从长远来讲,大熊猫的保护根本在于人们对生态文化的认同、对生态文明的觉醒,真正树立起“保护野生动物(大熊猫)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理念,这样才能筑起保护大熊猫的铜墙铁壁。保护一个物种,不单要了解动物保护的知识,还要通过教育找对方法。保护不是一个人、一个单位的事,而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要想保护好一个物种,必须结合本地实际,积极开展宣传教育,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引导更多的人加入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队伍,实现全社会共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良好局面。四是加强国际合作交流,让世界力量聚焦生物多样性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已取得一些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今后的保护,应该通过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引进发达国家已经取得的先进保护经验、技术及资金,提升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和能力。除此以外,我们还要广开思路,放宽视野,充分发挥旗舰物种的特殊作用,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良好借鉴。要认真学习大熊猫等旗舰物种保护经验,将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学以致用,指导实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应用到其他物种保护上去,全面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同时,要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储备创新软实力。世界万物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只要时刻将创新思维带到实际工作中去,就可能有所发现,有所突破。要加强与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做到1+1大于2,把成功个例变成惯例,扎实有效做好林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新时期,林业新常态对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新形势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光荣感、责任感,完成目标任务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集聚智慧,全面开创生物多样性保护新局面,以世界旗舰物种大熊猫保护成功经验为借鉴,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加出色的工作,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生态文明建设推向更高水平,为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