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2015年的野化培训与放归
08.02.2016 01:57
本文来源: 林业网
中国林业网2月7日讯 从2010年7月开始,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在总结2003-2007年亚成体大熊猫“祥祥”野化培训和放归研究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率先进行了圈养大熊猫第二阶段的野化培训与放归研究,发明了母兽带仔野化培训方式。野化培训分为两个阶段,经过两年的野化培训后将其放归自然。第一阶段:野化培训圈位于核桃坪野化培训基地,除自然生长的落叶乔木以及人工栽培常绿针叶树外,还建有人工巢穴和供大熊猫攀爬用的支架,安装有红外视频监控系统,用以观察并记录大熊猫个体的行为数据。幼崽自出生至1岁跟随母兽生活于第一阶段野化培训圈,主要营养来源为母乳,学会了行走和攀爬。第二阶段:野化培训圈位于卧龙自然保护区的天台山区域,属野生大熊猫的自然分布区,主要分布有拐棍竹和冷箭竹两种大熊猫主食竹种。该阶段为放归前的过渡期,大熊猫幼崽采食野生的竹子资源,在自然水源处饮水,野化培训圈及附近区域多样的伴生动物,如黑熊和野猪等,也为幼崽提供了学习天敌和危险动物识别及躲避的机会。在第二阶段,大熊猫活动区域、活动规律和活动强度等是通过GPS及无线电项圈进行检测的。
在野化培训过程中,在与大熊猫接触时,研究人员均穿戴伪装服,并涂抹母兽粪便和尿液来掩盖人的气味,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野化大熊猫幼崽对人类的认知和亲近度。定期对幼崽的发育和健康状况进行检测,具体为以血清电解质监测评估幼崽生长发育;以血常规、尿常规、快速抗原检测板监控、排查疾病。
2012年10月11日,将大熊猫“淘淘”放归到小相岭山系的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此后,相继在2013年11月6日、2014年10月14日和2015年11月19日放归了大熊猫幼崽“张想”、“雪雪”和“华姣”。经检测发现,放归大熊猫“淘淘”、“张想”和“华姣”在野外生长发育状况良好,其中“淘淘”、“张想”已初步形成自己的领地;“华姣”活动范围相对较小,还未进行扩散;“雪雪”在放归野外一月后死亡。
2015年,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核桃坪野化培训基地新增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3只,这是第6批次野化培训大熊猫。野化培训的大熊猫幼仔共8只,其中2013年出生幼仔3只(“华姣”、“华妍”和“华荣”),2014年出生幼仔2只(“张梦”和“浦蒲”),2015年出生幼仔3只。
在野化培训过程中,根据培训幼仔的生长发育和行为表现,以及母兽的育幼能力等指标,经评估,2013年出生的幼崽“华荣”被淘汰,“华姣”于2015年11月19日在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的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麻麻地被顺利放归野外,经无线电遥测和GPS颈圈定位数据测定,“华姣”目前主要活动于离放归点“麻麻地”较近的区域;“华妍”计划今年春季进行野外放归,现与母兽“晔晔”共同生活在“天台山”野化培训圈内,通过现场观察和音频数据分析,母兽与幼崽已处于相互分离状态,大多数时间幼崽独自生活于竹林中,且长势良好,警惕性较高。
2014年出生的幼崽“浦蒲”因在第一阶段野化培训圈生活时间较长,无法达到进入第二阶段野化培训的条件,2015年底被淘汰,现已转运在耿达神树坪基地进行日常饲养管理。该年度具有野外生存经验的大熊猫母兽“张卡”所哺育的幼崽“张梦”,已于2015年6月29日进入天台山参与第二阶段野化培训,目前生长发育良好,行为发育正常。
2015年出生的大熊猫幼崽除“新妮儿”的双胞胎第二崽由人工育幼外,其余三崽均与母兽一道培训于核桃坪的第一阶段野化培训圈内,母幼生长状况良好,母兽育幼能力较强,幼崽大多数时间居于圈内的乔木树上。(黄炎)
本文来源: 林业网
08.02.2016 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