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工匠”10月首次开评
原标题:拓展职工职业发展通道 培育精益求精工匠精神 “北京大工匠”10月首次开评
市总工会昨天发布了《“十三五”时期职工发展规划》,首次将白领职工群体纳入重点关注对象,从工作环境、生活习惯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维护他们的职业健康,预防过劳与亚健康等职业病。据悉,这也是全国首个围绕职工全面发展的省级专项规划。
5年内推广“现代学徒制”
市总工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后五年,北京市职工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为职工提供就业质量提高、收入增长同步、劳动保护全面、保障形式多样、参与渠道畅通、发展平台广阔的职业环境,通过全力打造职工维权体系与职工服务体系,努力实现职工体面劳动、全面发展。
在规划中,劳模、技能人才、农民工、女职工、白领职工被列入五类重点职工群体,提出了特殊的保护和发展任务。针对劳模群体,本市将建立“劳模墙”,创建劳模创新工作室,建立劳模建言献策直通车制度,解决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对于农民工群体,本市将努力实现他们与城镇就业人员同工同酬,保障其参加社保,加大法律援助力度,鼓励和帮助农民工提升学历层次。
技能人才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引擎”。未来五年,本市将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目前的设想是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提供资助,并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力争五年内普遍建立名师带徒制度。”市总工会有关负责人说,通过推广“现代学徒制”培训新模式,每年举办不少于30个职业工种的技能竞赛,命名不少于100名技能名师。截至目前,全市已建立410个职工创新工作室、60个首席技师工作室。
该负责人透露,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选树一批具有高超技能技艺和高尚职业道德的“北京大工匠”,目前正在制定选树和激励方案,预计10月正式启动,“通过选树,可拓展普通职工的职业发展通道,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规划中特别提出,要推动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分别享受与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同等工资福利待遇,重点提高劳动者特别是一线职工的劳动报酬,真正体现职工的劳动、技能和智力的价值;进一步缩小普通职工与中高层管理者的收入差距以及行业间的收入差距。
白领职业健康首被重点关注
提起职业病防护,一直以来,在办公室工作的白领职工往往游离于劳动保护视野之外。但近年来,白领职工存在的亚健康、焦虑、抑郁等职业健康问题频出,甚至“过劳死”的新闻也见诸报端,他们的健康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未来随着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调整,白领职工群体占职工比重将越来越大。因此,此次“十三五”规划首次细化到白领职工,并将其纳入重点关注对象范围。
该负责人介绍,目前的想法是,对白领的工作环境,要求尽可能做好办公场所装修污染物、电子辐射等有害物质的监测防控;帮助白领职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使他们开展健康的体育活动,有重点的安排职工进行体质监测、健康引导等;同时,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市职工的心理发展促进网络,既面对白领群体,也为所有职工提供多层次、网络化、定制化的心理健康服务。未来五年,本市将在街道社区和企业建成300家职工心理驿站。同时,开展在职职工心理健康发展助推计划,面向职工提供心理测试、个性化干预、心理咨询等专业服务。
企业发“地板工资”须协商
“十三五”期间,本市还将探索出台《北京市工资集体协商规定》,依法建立健全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推进非公有制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特别是对那些打“擦边球”发放“地板工资”的,如按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工资企业、工资明显低于本地区本行业平均工资水平的企业和因劳动报酬引发劳动争议较多的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对协商主体不健全、企业开展协商难度较大的,由上级工会配备集体协商指导员帮助企业建立集体协商制度。
该负责人说,五年间,本市还将扩大医疗互助保障项目覆盖面,逐步将农民工、劳务派遣工等群体纳入保障范围。提升职工意外伤害、重大疾病、住院救治互助险种的保障水平,将个人医疗费用自付比例控制在总费用的20%以下,减少职工因病致贫、返贫现象。(袁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