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先锋精神与传统书写:北京师范大学驻校作家苏童入校仪式暨创作三十年研讨会”举行

23.03.2015  18:04

  3月21日14时,“先锋精神与传统书写:北京师范大学驻校作家苏童入校仪式暨创作三十年研讨会”在京师大厦举行。我校校长董奇,国际写作中心主任莫言,资深教授童庆炳,驻校作家苏童,驻校诗人欧阳江河,文学院院长过常宝,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文学院副院长张清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格非,著名作家李洱、邱华栋等嘉宾出席入校仪式,会议由国际写作中心主任莫言主持。

  董奇校长首先致词,欢迎苏童校友回到母校成为驻校作家,希冀苏童先生在潜心创作之外,能够有时间与师生,与对文学创作、文学研究感兴趣的同仁多交流,为推动我国文学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也相信苏童先生驻校对推动北师大文学学科乃至中国文学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

  国际写作中心学术委员会主席、资深教授童庆炳先生在致辞中回顾了师生情谊,并对苏童的文学想象力给予高度评价,祝愿苏童日后写出更多更好更有魅力的作品来,为世界文学、中国文学做出更大贡献。

  驻校诗人欧阳江河认为,苏童的创作将高端的先锋性与流行的日常性结合起来,他的作品糅合了文学的拒绝和宽容并达至平衡,在中国当代文学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清华大学教授格非指出,苏童的写作不刻意,质朴大方,这是他小说尤其是短篇小说特别好的品质。他希望苏童继续写下去,还有更好的作品在呼唤苏童将它释放出来。学生代表、首届文学创作硕士张钰弦发言,他代表全体同学热烈地欢迎男神苏童学长再次回到母校。他讲道,苏童老师是一位兼具中国传统人文气息和国际视野的当代作家,创作方向的同学一定会向老师学习,将写作作为事业,不断前行。

  随后,董奇校长与莫言主任向苏童颁发驻校作家聘书。

  驻校作家苏童在答辞中回忆了初入师大的美好情景,感谢母校给他驻校作家的机会,并表示,这次以正式的驻校作家身份回到学校,对他个人创作生活与私人生活都将是一份美好记忆。

  莫言主任总结到,自入校北师大,35年来,苏童已经成为了中国当代文学的重镇,在世界文坛上也有他的地位。他的成功来自于他对某方面特别深入的了解和把握,苏童对女性天生的理解,对女性情感的微妙、准确把握是天才式的。并寄语学弟学妹,一定要有一颗雄心壮志,在不久的将来写出比苏童还好的小说来。

  在随后举行的苏童创作三十年研讨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陆建德,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孙郁,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陈晓明,北京大学法语系主任、著名翻译家董强,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陈福民,《文艺报》主编梁鸿鹰,《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小说选刊》副主编王干,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主任何向阳,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张学昕,杭州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王侃,《文艺争鸣》主编王双龙,《当代作家评论》副主编韩春燕等,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过常宝、邹红、张柠、李怡,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执行主任张清华等专家学者发言,就苏童及其创作展开深入热烈的研讨。
孙郁教授指出,好的作家需要“暗功夫”,它是决定文本是否厚重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80年代的先锋写作到了格非、余华、苏童这里,真正开始具有“暗功夫”,开始在我们的土地里面打捞更深层次的东西,形成奇特的文学文本。苏童找到了独特的属于自己智慧的表达方式,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陈晓明教授认为,先锋派冲破之前形成的一种意识形态的带有强大压制力量的文学规范,具有时代意义,但在先锋派的意义上讨论这些作家,很大程度上是用一种概念将他们简化了。他认为,苏童是天生的小说家,他的创作具有南方和水的质感。今天我们思考先锋派,其实也就是思考中国文学如何在传统历史上始终挑战传统,这里有一个先锋的新常态的问题。

  董强教授结合自身从事的译介和研究工作指出,苏童是通灵者、天生的,他的文字里面弥漫着中国文化,具有非常精髓的、沉醉的感觉,直接进入中国神话和历史。苏童的语言是非常精致的,他的句子就是呼吸,气特别足,有一种锦绣文章的感觉,让人读起来非常舒服。董强强调,要重视中国当代文学现场,越来越多地将中国当代文学和文化介绍到国际上,相信中国当代优秀作品的地位会越来越高。
白烨研究员高度评价了苏童作为先锋作家的独特性和他的虚构能力,认为苏童的作品越来越具有现实性和时代性,表现出很多的可能性,对批评家提出了极大的挑战。王干概括了苏童及其创作的四个主要贡献:让先锋文学落地;青春文学的滥觞;将传统化为先锋;中性视角书写女性。李洱强调了苏童作品与中国文学传统的密切关系,认为在香椿树街里面苏童的小说跟一代人的青春期,跟这个时代建立起了紧密的联系。张学昕将“耐旧”作为苏童作品的关键词,赞许其历久弥新的文学品质。诸位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各抒己见,现场气氛热烈。

(国际写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