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第二课堂撑托“厚重”人才全面成长: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高层次国际性人才培养纪实

02.12.2016  19:01

早在2012年6月19日,习近平同志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就曾指出,人民大学是一所“厚重”的大学,人民大学要培养的是“厚重”之人。近年来,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与要求,按照学校人才培养改革的总体目标与规划思路,财政金融学院坚持倡导“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与育人功能,提出“财金领军人才成长‘1682工程’行动计划”。其中“1”即一个目标:以储备和培养财政金融领域“能够在东西方两个文化平台上自由漫步的领军人才”为宗旨;“6”即六大平台:党建思政平台、群团活动平台、学术实践平台、国际交流平台、激励保障平台、职业发展平台;“8”即八种素质:人文素质、品行素质、文体素质、公益素质、团队素质、学术素质、国际交流素质、职前素质;“2”即两个“造就”:造就智商与情商共同和谐发展的“厚重”人才。

党建思政平台:涵养知礼明德之道

自1950年财政金融学院前身——财政信用借贷系始建以来,学院就秉承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委中心任务的优良传统,团结和带领全院党员与师生员工,为学院人才培养提供坚实有力的组织保障与重要支撑。

60多年来,在上级党委特别是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历经几代财金人的共同努力,学院近年党建思政工作的成果喜人,得到各级各类相应的表彰奖励。2012年,学院党委荣获校级“创先争优十大先进基层党组织”;2014年,由学院学生党支书和优秀党员组成的代表队在中国人民大学首届“先锋杯”党建知识竞赛中斩获桂冠;货币金融系于2013年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荣誉;学院连续16年被评为学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学院团委2014年被评为“北京市五四红旗团委”。这些荣誉是对学院党委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激发了全院师生参与学院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从2005年起,学院建立学生党建工作委员会,2013年更名为“学生党建工作部”,主要负责吸收优秀的学生党员参与积极分子培养、党员发展、党员教育、党员监督、管理等工作,实现了学生党员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和自我服务,建立系统化管理模式,明确部门分工,使工作既有组织领导,又有执行监督,确保各项工作的规范运转。这种严格规范管理办法,确保了学院入党积极分子在校党校的一次性通过率稳居前列。

党课是每一位入党积极分子的必修课。在邀请党建方面的专家面向所有学员授课的基础上,学院党校还开设了“名家论道”理论解读系列活动,邀请吴晓求、郭庆旺、赵锡军、朱青等教授从不同专业角度深度解读党的方针政策,以名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员。学院学生党总支创造性地开展了“我来议”系列主题学习活动,针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时事热点问题,组织各支部通过辩论、情景短剧、模拟会议、调研等形式开展学习,并于活动结束后进行集体展示。

在“90后对话90后”的活动中,老党员对信仰的执着追求深深感动了同学们。2015年,学院老教师沈瑞年、龚维丽走进学院党校课堂为同学们讲授了党课。87岁的沈瑞年教授从1953年开始申请入党,历经13年光荣入党。几十年来,他服从党和国家需要,工作经过多次变动,每一次都克服困难出色完成了新的工作任务。他说:“党给的任务要努力去完成,不要考虑太多,不要去考虑风险和代价。”龚维丽教授今年83岁,7岁开始接触新四军,15岁参加革命,1951年正式成为中共党员,是长期借贷学术领域的开创者。她勉励同学们端正入党动机,把个人努力和党的要求结合在一起,不断努力进取,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

2014年学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立以来,老校长黄达教授、陈共教授等老一辈教师们通过举行讲座、报告、分享会等形式参与到学院工作中来,在青年教师与学生的人生道路指引、入党动机端正、学院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群团活动平台:塑造健康人格之本

全校“五四”文化艺术节团体总分第一,首届体育文化节、新生运动会获亚军,康奈尔国际房地产金融案例大赛位居前列,健美操大赛特等奖,辩论赛冠军,吴玉章奖学金、宝钢奖学金获得双丰收,“一二•九”长跑接力赛冠军,“一二•九”合唱节全场总冠军,首都大学生保险模拟法庭辩论赛冠军,15篇论文在学生课外学术论文大赛中获奖,两个宿舍获得全校首届“十佳宿舍”称号……这些仅仅是2012年学院所取得的成绩与奖项,凝聚与汇集了财金学子的力量与智慧,是全院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由一个学院在一年之内包揽如此之多的殊荣是头一回,在学校历史上也为数不多。

值得一提的是,在学校一年一度“一二•九”合唱比赛中,自1997年财政金融学院正式组建以来的20次参赛中,财金学子荣获全场总冠军次数为16次,这一成绩实属罕见。除大合唱比赛之外,学院在每年的全校“五四”文化艺术节中也收获了许多奖项,如2016年学院在全校的朗诵、主持人、小品曲艺等多项比赛中均荣获一等奖。这一项项荣誉的背后凝聚着财金学子的艰辛与血汗。

在学院开展的特色校园文化活动中,每年5月下旬开展的“财金嘉年华”趣味运动会也是学院的品牌活动之一,“财金嘉年华”鼓励师生共同参与比赛,一起完成滚铁环、跳大绳、撕名牌等游戏项目,在同台竞技中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此外,学院始终注重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结合专业特点和时代特色,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如“保险模拟法庭辩论赛”、“税法宣传活动”、“信管活动月”等品牌活动,同时以班级、宿舍为单位开展院内师生参与活动,有利于增强学院凝聚力、向心力和师生的归属感。

学院鼓励学生参与到国家、首都的各项重大活动中去,积极提供人、财、物的全方位支持。在祖国60周年华诞庆典活动的人大方队中,财金学院是全校参与项目最广、人数最多的学院;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团体中,财金人留下了忙碌的身影;奥体公园志愿者服务、探访空巢老人、走进太阳村、关注聋哑儿童等多项志愿服务活动,也有着财金人的足迹;在2014年北京APEC会议上接待外国元首志愿服务活动中也有财金人的身影,有6名英语口语基础好的学生参与,专门负责来宾登记注册、会议推广、后勤接待等任务;2015年9月3日“胜利与和平”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上,学院派8名学生代表参演了开场式《胜利》等4个节目,登上人民大会堂的舞台展现与绽放当代大学生的出众风采,受到了褒奖与好评。这些活动也充分展示了财金学子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艺术素养。

财金学子绝非只愿居于学术的象牙塔,而更愿意承担回报社会的责任。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自2006年起已经连续11年赴服刑人员子女居住的太阳村开展志愿活动。他们为当地居民锄草、做饭,并帮助他们制作工艺品,努力为孩子们送去温暖。自2015年秋开始,学院开办“财金夜校”活动,主要面向全校后勤员工开展财经知识课堂,提高他们的理财能力。学院始终重视一代代财金人之间的精神传承,把握入学季与毕业季这两个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一系列意义深远的活动。

学术实践平台:砥砺博学致新之术

财政金融学院历来重视学术实践平台建设,倡导学生知行合一,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从国际国内学术平台建设方面着手,为学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自2001年以来,学院设立以著名经济学家黄达教授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蒙代尔教授共同冠名的“黄达—蒙代尔讲座”,迄今已举办高端讲座论坛百余场,其中有近10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登台主讲,成为财金学子分享学术大餐的交流平台。

作为学校本科教学的特色项目,金融学—数学实验班的学生在学习与科研创新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项目特色优势和教育成果逐渐显现。实验班本科生的英文论文已先后被SSCI期刊和ISTP检索论文集等接受发表,学院自行创办了实验班项目全英文期刊Journal of Fiscal and Financial Studies。2007级金融学—数学实验班本科生张大印撰写的论文被SSCI核心期刊Annuals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发表,2009级孟春晖的论文被SCI、SSCI收录期刊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接受发表,2009级刘泽豪的两篇学术论文先后被权威期刊《经济研究》和《金融评论》接受发表。

学院高度重视对学生学术实践的激励,积极支持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创新杯”学生课外学术论文竞赛与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并取得了优异成绩。近四年来,财政金融学院学生“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立项84项,其中国家级33项、北京市级23项、校级28项,参与学生人数达410人;已结项的39个项目中,获得优秀的5项、良好的27项,优良率达到80%。

2016年4月12日,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成绩公布,学院2013级金融学专业本科生程曦参与的代表队取得全球前13名的优异成绩,首次荣获特等奖,获得历史性突破。同时,学院近3年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的成绩屡创新高,获得高级别奖的队伍数逐年攀升,如在2014年首次获得特等奖提名,今年又首次获得特等奖,获二等奖以上的队伍数量也逐年增加。

财金学子们还通过到业界进行观摩、专业实习,参加学校暑期社会实践、春节春假返乡调研等活动,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和调研,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结合社会热点,形成了一系列调研报告和调研成果,在学校和北京市多次获奖,不断提升用专业知识方法发现问题、深入剖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术水平与实践精神。

国际交流平台:搭建中西融通之桥

近年来,学院着力从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针对学生发展实际需求,注重数学和英文等基础应用课程的教学。学院开设了5门双语课程,采取中英文讲授、互动式教学的方式,提高了学生专业知识、外语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自2007年起,学院专门从校外聘请英语优秀教师团队,利用周末为全体二年级本科生增开英语口语课,并每年举办一次英语口语短剧大赛。每年底的短剧大赛都属于财金学子的节日,几乎每位同学在语言表达和舞台表演方面都表现得非常自信,也充分展示了各班学生的多才多艺,丰富了学生的人生阅历,锻炼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能力,同时在增进班级凝聚力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结合2010年9月正式启动的“中国金融硕士国际项目”,学院以减免学费的形式特别聘请“全英文硕士项目”的外国留学生,为三年级本科生的口语进行辅导,每年还在学院内举办一次英语演讲比赛,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学院已有的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由原来针对本科生教育的“双语教学推广项目”,推广到涵盖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教育在内的三个层次,多个项目同步推进。一个覆盖本科、硕士、博士教育,包括校内教育创新与国际合作,人才培养和教师队伍建设于一体的国际性人才培养模式已逐步形成。学院已经开展了人大—卢森堡大学银行与金融学双硕士项目,人大—杜伦大学商学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以及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双金融硕士学位项目,人大—芝加哥大学金融EMBA项目等高层次国际合作办学项目,参与这些项目的学生将同时获得中国人民大学与对应海外高校的两个学位。

在日常的国际交流中,学院先后组织了多批学生赴剑桥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康奈尔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波士顿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进行访学,并到相应的政府机构、金融机构参与探讨当前财政金融领域的热点问题。此外,学院每年还会选拔本科生参与美国州政府实习项目,让同学们有机会在美国联邦政府、州政府、芝加哥市政府等机构进行实习,收获宝贵的工作经验,了解美国政府的运行机制,开阔国际视野。

学院每年还大力支持斯坦福中美学生论坛人大分会、全美模拟联合国大会等对外交流社团组织的发展建设,不断提升学生的国际性。学生负责国际学术会议接待翻译工作,得到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外宾的褒奖与好评。

在各大国际赛事中,财金学子屡屡取得骄人成绩,为学院、学校乃至国家增光添彩。学院连续5年派员组队参加在康奈尔大学举办的“国际房地产金融案例大赛”,学院团队是唯一一支非英语母语的队伍,但队员们仍然通过流畅的英语表达,在短短5天之内完成对规定案例的不动产性质分析与市场层面分析,并在比赛中取得了中上名次。作为迄今为止中国乃至亚洲唯一受邀参赛的学院,财金学子每年同在全球范围内邀请认可的顶尖大学金融类本科生一起,在不动产金融学领域展示分析技能和实务操作的顶尖平台上角逐比拼,在海外发出财金声音。

2016年4月,在第13届全球期货模拟交易大赛上又传来喜讯,由4位财金学子组成的人大代表队从世界知名大学代表队中脱颖而出,初赛时获得全球2%的名次,决赛斩获第7名的优异成绩,为首次跻身前十的中国大陆代表队,同时被直接邀请参加美国芝加哥的年度市场会议。

为进一步扩大学院的国际影响力,自2014年起,学院每年7月举办一次“中美学生领袖对话”高端论坛,旨在邀请美国优秀大学生来华,与中国一流高校的学生一起,用中文共同探讨有关国际国内形势、经济发展热点等重要议题。时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教授用了3个“了不起”评价2015年的对话:美国学生能够用中文进行流畅的对话,非常了不起;中美学生的对话中能够形成观点的激烈交锋,非常了不起;学生们的观点既体现了宽阔的视野,又能紧紧围绕着“一带一路”和“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主题,非常了不起。

激励保障平台:助力友爱和谐之基

财政金融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落实国家和学校有关政策,从奖助学金设置、心理健康教育、人文素质培养等方面积极营造学生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近十年来,在学校“吴玉章奖学金”、“宝钢奖学金”这两个很有影响力的奖学金入选名单中,几乎每年都有财金学子入围。其中以首任校长吴玉章先生名字命名的“吴玉章奖学金”,是全校学生奖励中最重要和最具分量的荣誉类奖学金,每年面向全校学生公开竞争评选出获奖者10位,2015年获得此项殊荣的陈心仪、陈凡、王依诺3名同学,均来自2012级金融学—数学实验班。

在落实好国家级、校级设置的各种奖项基础上,学院通过多方努力争取社会资源,自主设置了多种类型的院级奖学金、助学金,如新韩银行创新人才奖学金、华夏聚龙奖学金和专为保险专业设立的友邦助学金等。这些奖学金涵盖了学生的学习、科研、生活、文体活动、社会工作等方方面面,力争做到学生无论在哪个方面取得一定成绩都会得到学院的鼓励。

除了设置各类型奖学金外,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学院通过多种途径筹措资金资助,力求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为贫困影响学业。学院全体教工和校友一道踊跃捐款,设立“困难学生帮扶基金”,以解决经济困难学生的燃眉之急。对罹患重病的学子,财金人除了在校内外组织捐款活动,还通过社会不同渠道筹集更多资金,千方百计减轻重病学子的经济负担。2010年起,学院鼓励全体本科新生参与“量身定制”的大病医疗保险,支付新参保本科学生保费的50%,以增强学生在发生意外疾病时的抗御能力。从2014年起,参保学生已由本科生推广到硕士生、博士生,做到了学生全覆盖。

为有效帮助部分学生尽快解决学业方面尚存的疑难与困惑,自2011年以来,学院党委策划组织建立起“红色1+1”结对交流志愿服务机制,由党员队伍主动为需要学业辅导的学生提供帮助,包括开展熔铸破冰、大学规划经验交流讲座、考前交流会和专业概况讲述等活动,这一机制运行程序大致如下:一是每学期期末对全院本科生学业状况进行摸底排查、调研梳理,学院党委筛选确定学习成绩有“挂科”现象的学生名单,根据严重程度按照年级、专业进行分类,其中重点是本科一二年级学生;二是对名单上的学生进行逐一约见谈心,由班主任助理、班主任、辅导员等党政教辅人员确定谈话时间地点和不同谈话方式,初步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在学生本人自愿和保护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必要时与家长取得联系,掌握学业困难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及其需求,填写“财政金融学院学业辅导谈话表”;三是建立可提供学业辅导志愿服务的学生党员名单,使之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进行沟通交流,通过“结对子”的方式以先进帮带后进,找出症结所在,帮助制定辅导计划,对其学习状态进行长期跟踪,必要时可建立个人档案,使之能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为进一步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深化学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和改进学风,助力学生学业发展,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多样化需求,2012年学院建立了专门的发展辅导室,在办公用房相当紧张的条件下专门腾退一间,改造成为面向全院学生开放使用的谈心场所,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规划,对学生学业进行分类辅导,特别是对后进生进行教育引导、预警和激励,包括思想教育、助困评优、学生事务处理、学籍咨询、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身心健康咨询与辅导等方面,为全院学生、教师、家长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立体化的咨询和服务。

2014年,学院发展辅导室经过简单翻修后启用,正式更名为“红旗小屋”党员值班室,旨在调动党员学生的积极性,使学院党员先锋工程系列活动中的朋辈互助活动,与学院“红色一帮一”活动、支部结对共建机制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形成一种长期的互助与交流机制。同学们每周都能从财金学生党总支的微信公众平台上收到关于下周“红旗小屋”各值班人员的值班时间段和150字介绍词(如兴趣爱好、学术成就、科研成果、有趣的经历、人生箴言等)推介,并分享上一期“红旗小屋”咨询服务的交流成果。

2012年,学院还积极配合学校实施“读史读经典”项目,开办旨在鼓励青年学生品味历史、回归经典的“书香财金”系列活动。活动包括“财金学子”微信平台荐书、名师读书沙龙与读书分享交流会等环节,在师生中引起了极大反响。2014年,在学校及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学生致信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请求他为“书香财金”系列活动篆印一方。他在信中了解到“书香财金”系列活动的背景和进展后,深表关切并欣然应允,亲手篆刻“书香财金”印章赠与学院,表达了对同学们在“书香财金”活动中读好书、品经典的支持和激励,以及对青年大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寄予的殷切期望。

职业发展平台:开启成功生涯之源

财政金融学院十分重视就业谋划和顶层设计工作,始终把促进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学院改革发展全局中的优先位置。“每天睁眼三件事:教学、科研和就业”,成为财政金融学院郭庆旺院长的口头禅。学院专门成立了职业发展中心,定期举办就业指导活动。职业发展中心还同一些优秀的企业建立联系,推荐优秀学生参与合作项目,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职前素质,无论是在就业率还是就业层次上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014年秋,学院开展了毕业生“雇主满意度”调查,针对细化的毕业生群体和雇主,效果颇佳。最近3年,每年财政金融学院通过学校“大创”“小创”活动比赛,鼓励学生对第一手就业数据进行纵横两个维度的分析和研究总结,还特设两个专门项目进行规律性分析研究,为学院的就业工作提供决策参考。学院自2009年起就成立了15人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指导顾问团,负责指导修改每一位毕业生的简历,该举措首先在硕士中推出,后实现本、硕、博全覆盖。

为提高学生在职场上的竞争力,强化就业方面的“财金口碑”、“财金特质”,自2011年底,学院正式启动了“财金职前站(Next Exit—Dream Job)”系列活动,包括简历修改、模拟面试、一对一辅导、求职经验分享交流会等,针对财政、金融两大学科各专业量身定做,由学生、教师、企业高管等共同参与,按照“对路”、“解渴”、“管用”的原则设计,充分体现“专题性”、“针对性”、“实战性”三大特点,为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提供有效帮助和悉心服务。学院先后与中国银行、中国移动、银河证券、五矿集团、南方基金等单位合作举办活动,得到在校生的青睐与企业的大力支持。每年都有人力资源经理参加模拟面试,有的优秀学生被现场录用,有的直接进入最终面试,有的不用参加笔试就进入了下一轮。

为了给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提供充分的保障,学院创设了“一站四平台”工作模式。其中,“一站”包括职前培训、实践等活动。“四平台”:一是战略合作平台,学院与合作伙伴签订各类协议时,一定会加上实习与就业的相关内容;二是校友平台,与校友商谈时一定会涉及实习与就业话题;三是业界导师平台,学院会把对校外业界导师的考核评价与帮助学生解决就业和实习的能力挂钩;四是学生活动平台,只要有利于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学生活动,学院就一定会在人力、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和保障。

2012年起,学院设立了校内学院层面的首笔就业专项基金,全部用来资助和帮扶就业困难毕业生及经济困难学生,给学生报销外地面试往返交通费用、住宿费用等花销,尽管资助帮扶的钱不多,却起到雪中送炭的效果。近十年来,无论是就业率还是就业层次,学院均在全校名列前茅。

站在“十三五”开局之年的新起点上,“厚重”已明确成为财政金融学院人才培养改革的主线与共识。厚重人才,离不开第二课堂来撑托与助力。一代代的财金人肩负使命,凝心聚力,培养具有知礼明德、健康人格、博学致新、中西融通、友爱和谐、成功生涯等一系列元素和特质的高层次国际性财政金融人才,精心搭建和设计有益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各种平台,争勇当先,开拓创新,为建设和谐财金家园而自觉行动起来,继续不倦奋进前行。

(原文刊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7月1日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