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负责的国家智能车路协同系统现场演示在青岛举行
清华新闻网10月9日电 10月8~9日,由清华大学负责的国家863计划主题项目“智能车路协同关键技术研究”在青岛举办的2014年国际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智能交通系统国际会议上(ITSC’2014),成功组织了车路协同专题研讨会和典型应用系统现场演示活动。
图为智能车路协同演示现场。
智能车路协同系统代表当今世界智能交通系统的最新发展方向,它采用先进的无线通信和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全方位实施人、车、路之间动态实时信息交互,并在全时空动态交通信息采集与融合的基础上开展车辆主动安全控制、道路交通协同管理和行人安全辅助,充分实现人车路的有效协同,保证交通安全,提高通行效率,从而形成安全、高效和环保的道路交通系统。该系统涉及控制、车辆、电子、计算机等多学科交叉,我校自动化系、汽车系的师生近100人参与项目研究开发。
在10月9日的系统现场演示中,6辆安装有支持车车、车路协同功能的“智能车”,在“智能道路”上通畅运行,向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相关企业和媒体重点展示了基于车路交互的车辆安全辅助控制、基于车车交互的车辆安全辅助控制、基于车路协同的主动交通协调控制和大规模车路协同系统仿真以及基于以上四个平台实现的盲区预警、行人非机动车避撞、多车协同跟驰与换道、交叉口冲突避免、信号灯交叉口车速引导、道路施工区警示等十余个智能车路协同系统典型应用场景。
图为研讨会现场气氛热烈。
国内外与会专家学者对该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研究开创了我国在智能车路协同系统方向上的创新与实践,总体上同步达到美、日等国际先进水平。
清华大学智能交通系统学术带头人张毅教授、国家863主题项目首席科学家姚丹亚教授向与会专家介绍,清华大学智能交通研究团队将与项目团队成员单位共同努力,继续致力于以车路协同技术为核心的下一代智能交通系统关键技术研发,并在更大范围的实际道路环境下开展基于车路协同环境下的下一代智能交通系统技术研究。构建包括智能车辆、智能路侧设备、智能移动终端和中心管理系统在内的“人车路协同的智能交通系统”研究、开发和试验测试基地,并进而开展车载自组织网络、车辆协同安全控制和基于全时空交通信息获取的协同交通控制和交通诱导、行人出行安全辅助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形成包括交通信号控制机、智能车载设备、智能路侧设备、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等在内的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下一代智能交通产品。最终开展示范应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社会经济进步,构建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适、更绿色的交通出行美好图景。
ITSC’2014会议主席王飞跃教授、北京交通大学校长宁滨教授、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PATH研究中心负责人张维斌研究员等与会专家学者200余人参观了演示系统,并乘车体验相关功能。
参与该项目的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等相关单位参加了此次演示活动。
相关链接:
以清华大学为牵头单位的十二五“863”主题项目“智能车路协同关键技术研究”已经通过科技部组织的验收。项目科技成果演示发布会及验收报告会于2014年2月在河北省廊坊市成功举行。成果经《科技日报》报道后,社会反响强烈,人民网、新华网、凤凰财经等众多主流媒体均进行了转载。2014年9月22日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周海涛专程赴清华调研智能车路协同系统,并对成果给予充分肯定。
供稿:自动化系 编辑:襄桦
(http://news.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