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举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的社会治理创新与社会协调发展”高层论坛

20.04.2016  07:48

4月16日至17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的社会治理创新与社会协调发展”高层论坛在合肥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中国社会学会理论社会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来自6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12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大会收到学术论文70余篇。

安徽大学党委书记李仁群,江苏省政府参事室主任、中国社会学会原会长宋林飞,吉林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邴正,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洪大用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主任刘少杰开幕式由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院长陈义平主持。

开幕式之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河海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7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社会治理创新、社会协调发展、思想文化变迁、基层社会建设、生态环境优化等主题,进行了大会主题发言和专题研讨。

此次论坛为贯彻落实中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布局,加强我国社会治理的社会学研究,发挥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会议期间,洪大用副校长在安徽大学文典大讲堂作了题为“迈向更高水平的社会进步”的学术报告,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取得了显著的社会进步,尤其体现在民生建设和HDl指数增长方面。但是中国社会进步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国际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国内还存在不圴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不足,是“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诱因。无视中国社会的显著进步,忽视中国社会进步的不足,都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当前推动更高水平的社会进步,是引领经济新发展的需要,要求更加坚定地守住四条底线:促进发展、保护环境、共同富裕、价值建设。守住底线要有深入思考,下先手棋:反思并走出赶超型发展战略的误区,反思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关系,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切实做好国土功能区划分,完善公众参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制度安排;着眼于优化初次分配,进一步完善再分配制度体系,筑牢社会安全网;从教育抓起,回归教育本质,加强法制约束,切实推进价值建设,筑牢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