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杂志)周口店地质笔记

23.04.2020  15:13

版面截图

编者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质专业的大二学生在2019年的暑假来到了周口店实习基地,在这里,他们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野外踏勘,他们有了属于自己的信手剖面图,在这里,他们以专业观世界。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离开了喧闹的市区,来到了这座北京西南的小镇,也是地质工作者的摇篮——周口店。

周口店,位于太行山山脉与华北平原的接壤处,这里既是北京猿人的故乡,也是一部天然的地质百科全书。自十九世纪末期,周口店就以其丰富的地层、构造、岩石以及第四纪冰川等吸引了中外学者来此进行地质考察。2019年7月,我们踏着前人的足迹来到此地,秉承地大人“艰苦朴素,求真务实”之精神,学习、感受着此处典型的地质现象,并将这里的生活记录成地质笔记,与野簿和报告一起,留作一份珍贵的回忆。

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路线是第一条路线,去的是八角寨—拴马桩桥。为了能够赶在中午之前结束任务,天色微亮,我们便踏上了旅途。本以为气温在远离城市热岛的山区会有所下降,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山间的酷暑骄阳似乎更胜一筹。热浪之下的板油路不时送来燥意,我们一面注意着来往车辆,一面观察着不同时代在大地上刻下的痕迹。沿途的地质现象看起来千篇一律,这和我们最初的设想似有差异。

然而,随着老师的每次驻足和讲解,我们逐渐发现不经意间总有别样风情。我们跟随老师进行记录、拍照、素描,并进行简单地标本采集,为下午的野簿记录,也为了之后中、新元古界信手剖面图绘制而做好准备。

中元古界雾迷山组(Jxw)、洪水庄组(Jxh)、铁岭组(Jxt);新元古界下马岭组(Qbx)、长龙山组(Qbc),移步换景,看起来岩性相似,却总有些新的收获。下午坐在教室里,看着自己简单的记录,补充着点位信息,将上午的所见所闻勾勒在纸上。

随着实习工作的深入,我们也逐渐适应了这种紧张而忙碌的生活,每日乘着朝阳出发,又披着星辰入睡。虽累,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艰难。

我们野外实习分为规定动作和自由发挥。规定动作是指跟随老师的既定路线,完成观察、描述、测量及绘制信手剖面图任务;自由发挥是指跟完老师的既定路线后,同学们可以根据事先安排的地质任务自行安排一个半独立路线,也就是说自由发挥时,学生是决定路线的主角,老师除陪同和护航之外,不再过多的指导,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

随着老师带领路线的结束,我们实习的第一阶段也告一段落。在随后的半独立路线开始后,老师们的话少了很多,只讲明宏观的探索方向和观察任务,便慢慢退到了我们身后,保障我们的安全,以及最后的作业验收工作。

在野外,突然离开了老师的怀抱,我们起初是不适应的。知道老师就在不远处,可是我们还是很不知所措。即便带着疑惑去询问老师,得到的也只是简单的提示,以及提醒我们多多观察。此处离黄院东山梁(周口店实习基地内的某条地层线路)并不遥远,观察的现象也与其有几分相似,但每个人都当做一条全新的路线来看待,定点、描述点性、测量产状……路途也显得异常漫长。参照黄院东山梁发育的褶皱,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类似东山梁未曾注意的小现象,比如,在采石坑中捡到了碳酸盐结晶形成的“石花”,观察手标本的具体现象,心中似乎还有些疑惑,但又明白了很多。(所谓手标本,是指在野外自己使用榔头等工具敲下来的标本,拿在手上用肉眼看的。)

我们喜欢层峦叠嶂的山峰,也喜欢生机盎然的青松翠柏,我们拥抱大自然的美好,也体会着实习中的种种新奇与乐趣,我们在这样的生活中苦中作乐,收获了野外地质工作经验,也将这样的经历写成诗,描绘着我们的生活。

“地质队员在野外考察时的工作和生活是单调枯燥和艰苦危险的,但也充满了神奇和乐趣。我平静从容地面对艰苦,在困难的环境中保持尊严,保持心灵的纯净和美好,把希望寄托在明天。这样的内心,有着常人的愿望和追求,也有着神仙般的诗意和广阔。”(摘自《温家宝地质笔记》温家宝)

 

 

(《大学生》杂志 2020年01月 文:郑翰 图:李茜 编辑:钟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