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 两天拿到执照
海淀工商为大学生建“绿色通道”创业指导课在高校遍地开花
深入了解学生需求,精心准备教案,课后参加创业路演、为有愿望注册公司的学生团队开辟绿色通道,提供个性化、全程化指导……这个暑期,海淀工商分局的工作人员“客串”了一把创业导师,从7月14日首期课程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昌平校区开讲,到9月11日三期创业指导课结束,共培训了大学生近200人,有两个创业团队已进入操作落地阶段。工商创业课堂进北航,意味着海淀工商分局针对大学生的指导课被正式纳入北航创业教育体系,而这一创新的政府服务突破,源头是一位大三女生对办营业执照的“犯怵”。
女学生最“怵”办执照 工商协助
5月11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三学生王娜娜在该校第二十五届“冯如杯”竞赛颁奖典礼的舞台上,从北京市工商局海淀分局副局长刘春梅手中领到了“北京联科维智科技有限公司”营业执照。从向工商部门提出申请,到领回营业执照,他们只用了两个工作日。
王娜娜和另外几个同学成立的公司研发的是残疾人智能辅助系统,这个系统可以把聋哑人士的手语,转化成清晰的语音播放出来,帮助聋哑人和正常人展开顺畅交流。技术有了、目标有了,也不怕未来创业的辛苦,让王娜娜最“怵”的却是办营业执照,“一走进工商服务大厅就能看到很多人,我们那时什么也不懂,一下子就蒙了。”王娜娜说,如果正常走程序,自己估计怎么也得跑好几趟,当时他们甚至想到花钱聘请专人去代办手续。
最后通过学校牵线搭桥,王娜娜得到了海淀工商分局的全力支持。“走绿色通道,有专人指导,我们从提出申请到拿到营业执照就两天时间。”据了解,北京联科维智公司注册资本1万元,包括王娜娜在内有4名股东。他们都热心公益事业,想通过自己的技术帮助别人,这也是他们坚持去创业的初衷。
“知道创业这条路不容易走,但很多人支持和鼓励我们。”王娜娜说,“政府很重视大学生创业,工商部门也愿意帮助我们。以前不懂办照,担心会特别麻烦与繁琐,但是没想到这么快就领到了营业执照,心里特别高兴。”
工商小册子编入北航教材
大学生思维活跃、激情澎湃,有许多创新的好点子想通过创业孵化成型,注册公司是他们筑梦之路的第一步,而这一现象在高校云集的海淀区格外突出。结合区域特点,今年4月,海淀工商分局从创业指导咨询、便捷登记服务、提供政策支持等方面,出台了鼓励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12条工作意见,并积极开展了“海淀工商助力大学生创业校园行”活动。
北航大学生王娜娜创办的北京联科维智科技有限公司,是今年海淀工商支持大学生创业活动帮助的首家企业。在创业过程中,王娜娜团队通过海淀分局编印的《海淀工商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手册》全方位了解工商登记知识;在创业课堂上与登记、消保、商标的工商干部面对面交流,化解了心中疑惑;通过分局的平台实现了与创业机构的对接,解决了注册地址和启动资金的问题;在分局大学生自主创业登记服务室通过“免去预约、专人办理、全程协助”的“绿色通道”,两天取得了营业执照。
据了解,王娜娜的公司刚设立,就获得了种子投资,在研发手语语音翻译软件的基础上已经开始研发专为残疾人设计的“卓普”手机。帮助王娜娜顺利取得工商执照并不是帮扶的全部,有了这个成功案例,从7月中旬开始,海淀工商分局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昌平校区开展了题为《了解工商注册政策,助力创业梦想起飞》的工商创业课堂。据了解,北航与海淀分局共同开设的“创新创业认知综合实践”课程,已作为该校经济管理学院学生的必修课纳入教学大纲,《海淀工商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手册》的内容被编入教材。
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中心挂牌清华
清华大学是海淀工商支持大学生创业活动的重要合作单位,不仅见证了工商校园行活动的启动仪式,还是分局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中心所在地。
5月14日,海淀工商分局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在清华大学挂牌。当天,包括清华大学电机系大四学生康杰的创业团队在内的3个创业团队领到了营业执照。康杰创办的北京拾光记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O2O摄影服务公司,注册资本6万元。“工商部门办照很快。”康杰说,“仅用了两天时间。政策好,学校有创业资金支持,也希望有更多的同学加入创业队伍。”
据了解,在完成工商登记的30户大学生创业企业中,清华学生创办的公司有11家,占36.67%。其中,由宁博团队创办的北京创加科技有限公司(“清华创+”)致力于打造帮助高校学生和青年创业的教育与服务平台。海淀分局将指导中心就设置在“清华创+”,通过现场走访和微信群互动及时有效服务大学生创业者,并为入驻该平台的220家创业团队提供了工商服务。
通过帮助“清华创+”创业,再与“清华创+”合作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创业,工商的创新服务不仅延伸了触角,更提升了服务效果。
创业指导课下一步走进北大等更多高校
目前海淀工商分局除已在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城市学院等高校开设创业指导课堂外,还与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6所高校达成设立大学生创业指导课的意向。
截至8月31日,海淀分局通过上门指导、电话咨询、微信互动等方式,已提供10次创业咨询和工商政策宣讲;已与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22所高校(其中2所为海淀区外高校)建立创业指导双向联系机制,同5家创业指导孵化机构完成对接;向学生免费发放《海淀工商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手册》2500余本、“大学生创业服务卡”400余张;接到工商创业课堂授课需求7起,已实际开展5场,现场培训大学生500余人;分局“大学生自主创业登记服务室”以电话咨询、现场指导等方式接待大学生创业者700余人次;通过“绿色通道”服务大学生创业者60余人次,完成登记30户,平均耗时2天,较常规流程节省13天,直接带动大学生就业172人。现在,天津大学、重庆大学的大学生也来到海淀分局咨询大学生创业事宜。(来源:北京晨报 记者:陈琳 通讯员:杨晓 曹莉) 【编辑:刘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