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话剧《侯德榜》背后的科学情结 北京化工大学学生话剧讲述著名化学家侯德榜
(《中国科学报》 2015年4月16日 第8版)
话剧《侯德榜》剧照 张弘鹏摄
■本报记者 温才妃 通讯员 刘一君
20世纪前中叶,百废待举的中国大师辈出,桥梁界有茅以升、地质学界有李四光……在同一时期,化工界也有一位伟人,他就是著名化学家侯德榜。他在1943年创造的侯氏制碱法一直沿用到上世纪90年代。
如今,他的故事被后人搬上舞台。4月8日晚,话剧《侯德榜》在北京化工大学科学会堂落幕,全剧再现了侯德榜立志报国、赴美留学、创办碱厂、南京炸厂和重建川厂的人生经历。
演出成功的掌声刚刚平息,但话剧背后的故事正娓娓道来——
原汁原味的学生话剧
“德榜”“德榜”……话剧中赴美留学、创办碱厂等场景,主角就是这样被同学、工友们呼唤出场的。见到记者前来采访,演员们模仿话剧中的语调,找来了侯德榜的饰演者高俊涛。
高俊涛是福建籍在校本科生,本身攻读的是应用化学专业,与侯德榜的故乡、专业恰好吻合。当然,他能够成为侯德榜的饰演者,更是得益于一副“铁嗓”,曾经是校广播台“台柱子”的他朗诵一个半小时的台词毫不疲惫。
饰演老年侯德榜的北化工业设计系教师冯祖光向《中国科学报》记者透露,“演员都是经过公开启事招来的学生演员,均为零基础。”零基础的演员们在排演之初,“动作、表情根本没法看”,好在他们用心。
采访中,“中国民族化学工业之父”范旭东的饰演者孙博文突然抬起头打了一声招呼:“侯博士,你好啊!”一如当年二人初见。原来为了适应角色,演员们无论是台上台下都直呼剧中的名字,这一习惯沿用到演出结束。
当然,比起演员零基础,还有一个更加“大胆”的决定——将剧本交给大一新生来创作。
同样是排演话剧,其他高校的话剧大多是交给专业团队创作、排演,但是主创人员之一、北化团委教师程旭却觉得有一丝不妥,“学生创作不了解话剧,但专业团队同样也不了解化学”。作为一部文献史实剧,他更看中再现其中的科学原理、科研过程。于是,在他的脑海中形成了一个“三足鼎立”的构想——剧本由学生创作,专业团队负责润色,而他做当中的协调人。
北化话剧社社长、当时还是法律专业大一学生的常晓宇满怀热情地接下了这个重任,但创作中的艰辛只有她自己知道,“你无法理解我创作时的心情,经常会有一种怀胎十月,却遭遇难产一样的感觉。”除了学业,她几乎推掉了其他所有的安排,硬是啃下来将近两万多字的化工文献,完成了一万五千多字的剧本初稿。
创新之处在于注重考证
身为天津塘沽人的程旭,从小就知道天津碱厂、红三角牌碱粉,但是再深入的却并不知晓。为了得到更细节、准确的资料,程旭辗转联系到了侯德榜长孙女侯盛欣。在侯盛欣的介绍下,又联系到孙辈中与侯德榜生活时间最长的长孙侯盛锽。“侯氏一家有科学家、企业家、教师,但是平时为人低调,听了我们的想法后很是支持。”程旭说。
于是,资料中记载的侯德榜在侯家后人的回忆中“活”了起来。程旭说,侯德榜在清华留洋预备学堂时,10门功课1000分(每门均满分),演员们第一次听到都以为是话剧的创作,但“这的的确确是侯家后人转述的事实”。不善言辞、醉心工作的侯德榜内心却是有情有义。据侯家人讲述,他与不识大字的妻子感情非常好,话剧中他为了制碱事业就连妻子送饭也没能见上一面就是讲述中的一个小细节。
此外,主创人员还前往永利化工天津碱厂进行实地调研,力求最大程度地还原细节。他们收集了永利化工百年发展历史的众多资料,其中,有一部名为《钩沉》的历史资料,详细记载了当年建厂、制碱、出碱的时间,让大家如获至宝。
考证的工作不单是主创人员在做,演员们也在努力重现当年的制碱过程。
由红碱变为白碱、侯氏制碱法最终产生是最重要的两个场景,但在高俊涛看来,剧本描写得太过简单,“搞不清相关的原理,自己记忆起来也很困难”。于是,他找来大量书籍,将相关的原理自学了一遍,再用北化学生可以理解的语言讲出来。“每一遍讲得都不同,这种感觉就像是‘在给台下观众上课’一样。”
帮忙“抠”细节的人越来越多,饰演李工的焦晓毅在原理的表现上提了很多意见,甚至饰演财主的陈星宇还研究了不同时期商人的形象。
有意义之事众人帮忙
虽然话剧《侯德榜》不比由专业团队打造出来的精美,虽然因痴迷于排剧遭到家人抱怨,但是“当你在做一件具有正能量,而且有意义的事情时,所有的人都在帮你”,对于这一点,程旭深有体会。
1月23日,主创人员再次来到侯盛锽家中征求剧本和排演修改意见。当天,为了表示对话剧创排的支持,侯盛锽及爱人方瑛将侯德榜生前旅行箱和衣物共计10件历史文物捐赠给了主创团队。
最后,它们变成了一个位于礼堂入口处的小型展览,展览陈列了侯德榜当年的工服、手稿、图书等物件,仿佛用史料重复着他当年励志求学、攻坚科研、实业救国、振兴中华的故事。
半个月前的一件小事也让程旭和演员们特别感动。侯盛锽打电话来询问话剧团人数,没过多久他和家人提着30多个亲手烘焙的小蛋糕出现在演员面前。“科学家对于后辈的支持,对于大学生发挥才智所做有意义的事的鼓励,成为我们脑海中一个温馨的画面。” 程旭说。
公演当天,侯家12名后人都赶来捧场,外孙女还特意改签机票从新加坡赶来北京看话剧。开演之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化工大学校长谭天伟和侯盛锽为该校侯德榜工程师学院揭牌,侯盛锽成为侯德榜工程师学院名誉顾问。
直到落幕的掌声响起,忙到不顾家、被剧团人员称作“第二个侯德榜”的程旭才终于可以“做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