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忠诚

11.10.2014  19:30

——王忠诚院士逝世两周年祭

李路明

  两年前的9月30日下午,我接到天坛医院张建国教授的电话,沉痛地告诉我王忠诚院士去世了!我大脑顿时一片空白,25日去北京医院看望先生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医院已经三次下达了病危通知,但先生仙去,依然接受不了,作为一个没有记名的弟子,和先生交往的一幕幕浮现眼前……

一颗种子

  十多年前,我有幸和学校的一些教授访问天坛医院,探讨工程学科和临床学科的交叉问题,座谈后到各个病区考察,当时已经对王院士的成就如雷贯耳,在他的努力和领导下,中国的神经外科在世界上处于先进地位。

  我在交流中第一次了解到在王院士支持下,天坛医院第一个引进脑深部刺激器(俗称脑起搏器)以及针对帕金森病的脑深部刺激疗法。期间和先生有一面之缘,在探讨合作的过程中,先生提出清华能否研制自己的脑起搏器,这在临床上价值重大,因为进口的产品价格太高,病人很难承受。不想,这竟成了后来我一生事业的源头!现在想来,是先生为我开启了一扇和临床医学交叉的大门。

破土发芽

  可能出于对先生的崇拜,在没有任何基础和支持情况下,我一直执着地储备相关知识。2003年,终于得到资助,开始了脑起搏器的工程研究工作。现在回想起来,对先生的崇拜和信任是我能够矢志不渝研究脑起搏器的主要因素。

  将一个教授的自主研究纳入国家科技计划,在“十五”末成为我当时最大的挑战,这期间,我有幸和先生有了更多的交流。先生从医学角度系统地介绍了脑深部刺激方法的机制和临床应用情况,特别是在老龄化社会中巨大的临床应用前景。先生谆谆教诲除了解答我苦思冥想的一些问题外,其大局观、坚持从临床出发,为患者服务、为社会解决重大问题的责任意识、大家风范让我深深折服!在先生的鼓励下,我也更坚定了坚持工科研究和临床结合,围绕社会重大需求开展科学研究的决心。不仅如此,先生不吝身份,作为主要成员参加了我申请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帕金森病脑起搏器研制”,这成为清华脑起搏器研究重要的里程碑!先生的提携、栽培之情可窥一斑,先生和我,虽无师生之名,确有师生之实。

开花结果

  脑起搏器的研究在先生的大力支持下,克服重重困难,解决了众多问题,终于完成了工程样机和小批量研制性生产,满足了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的要求。在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方面,先生推荐自己的得意门生张建国教授和我合作,开启了我和建国教授多年精诚合作的大门。在天坛医院,清华脑起搏器进行了大量的家兔试验研究和恒河猴功能验证,在此期间,因为到医院的次数多了,有幸向先生请教的次数也多了起来,每每有进展、问题,我便及时和先生汇报,先生总是第一时间接见,分析问题,耐心指导,给予肯定、鼓励,可以说先生的关心、支持护佑了清华脑起搏器的动物试验全过程!

  为推动清华脑起搏器的产业化,先生支持这一成果落户北京,并专门给北京市的领导写信、推荐。2009年10月,清华脑起搏器入选“中关村自主创新六个重大科技成果”,先生不辞辛劳,亲自参加了落户北京的签约仪式。

  2009年11月26日,清华脑起搏器终于迎来了关键的一刻—第一例临床试验患者在天坛医院进行手术,先生不顾年事已高,亲临手术室指导,看到先生的那一刻,感动模糊了我的双眼……开颅、定位、电极植入……在先生的关注下,张建国教授有条不紊地一步步实施,当看到电极测试时患者的震颤被控制住时,先生高兴得笑了……

  12月24日,按照临床试验要求,患者术后一个月后植入的脑起搏器开机,先生又亲临现场,在建国教授的指挥下,刺激参数逐渐提高,等达到一定幅度时,患者震颤了多年的手、脚突然不再震颤,没有任何表情的“面具脸”露出了笑容……先生看到这一幕,更加欣慰,他鼓励患者要好好生活,患者也激动地紧握着先生的手说不出话来!先生激动地对我们说:“现在我们国家自己能够生产了,自力更生了,老百姓用的起,这很好!”

  2012年,可充电脑起搏器进入临床试验的时候,先生已经病重,我去看他,汇报进展,不多的话语,满脸的欣慰、期待和鼓励!现在可充电脑起搏器已经获得了注册证,今年9月份,北京市为此专门召开了成果发布会,我在会上回顾了这一幕,几乎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我心里说:先生,清华脑起搏器的成功有您大量的心血啊!

高瞻远瞩

  以脑起搏器治疗方法为代表的神经调控技术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神经外科发展最快的领域,并形成了工程和临床结合的一个新兴产业。先生高瞻远瞩,推动建立了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当我提出希望在国家支持下,建立“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时候,先生欣然提笔给发改委的领导写信推荐支持,并答应亲自担任工程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的主任。

  经过持续努力,2012年4月,国家终于批复建设“神经调控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我赶去给先生汇报,那时他已经病重,听到消息后非常欣喜,嘱咐一定将实验室建设好,不辜负国家的期望。先生早就答应给工程实验室题词,因为当时名称还没有最终审定,我就迟迟没有行动,等国家的批复后,先生已经病重,现在先生走了,这成了我终生遗憾!

  2013年,随着欧美各自公布脑计划,脑科学研究在全球掀起了热潮,在美国的脑计划中,脑调控成为热点和焦点。刚刚公布的号称“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科”临床医学奖授予了第一个采用脑起搏器治疗帕金森病的法国外科医生Benabid和研究基底节环路、为脑深部电刺激提供理论指导的美国神经内科医生Delong。

  回头看脑起搏器的研究,10多年过去了,问题不是越来越少,而是挑战越来越多,临床和工程的交叉在脑科学这个多维空间中,呈现出一片没有边际的学术蓝海。

  回想起先生的一次次教诲,不由得感慨:这就是大师的高瞻远瞩!

大医忠诚

  回顾和先生的交往,我学到一些什么呢?

  医者仁心。古人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从我和先生的接触,先生关心最多的是患者,在临床试验中最关心患者的安全、康复情况;在脑起搏器研制过程中考虑最多的是给患者省钱……点点滴滴,感人肺腑。看先生的一些事迹,更是感人至深,先生累计做了上万例手术,这是什么概念?靠自己的智慧救病人于水火,成千上万个患者由此脱离死神的魔爪,成就了千万的家庭的幸福。先生啊,“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您是大仁啊!

  医者忠心。对病人忠诚、对神经外科矢志不渝的热爱、忠诚,是先生留给我的巨大财富。从抗美援朝痛感大脑损伤患者无法医治,开始了自己一生对神经外科事业不懈追求,面对重重困难、不懈努力,创建天坛医院;在没有很好辐射防护的情况,以身涉险,突破血管造影技术;脑干手术、脑肿瘤等诸多领域攻克一道道难关,解决了一个个世界难题;坚持开放创新,推动神经显微外科,积极引进脑深部刺激等新技术,惠及千千万万个患者,使中国的神经外科事业在世界上处于领先行列。先生啊,您是事业忠诚的典范啊!

  医者师心。每次见到先生,不是在看文献,就是在写东西,说:要学习一些新的东西,师别人所长;要总结自己的一些体会。一直把把病人当老师、努力从别的“老师”那里学习,是先生能够站在神经外科金字塔塔尖的秘诀!我感触最深的是先生的大师之心,先生说:“如果我算是站在神经外科金字塔塔尖的话,真希望有人能超越我,而且最好是中国人!”,国内上万名神经外科医生,其中约三分之一是先生通过天坛医院培养的。先生啊,您是大师啊!

  想着仙去的您,啊,先生啊,大医忠诚!

供稿:航天航空学院

(http://news.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