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法院以顽瘴痼疾专项整治促为民便民利民
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大兴法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精准高效整治各类顽瘴痼疾,集中推出10项“我为群众办实事”举措,涉及诉讼服务、多元解纷、审判质效三大方面,着力解决群众在司法活动中遇到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深入一线察民情暖民心,立定“任务书”
将察民情、访民意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第一步。该院多渠道、多形式问需于民,全面梳理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普遍性问题,立定办实事“任务书”。
广泛征求意见。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机关党委和各党支部组织3场开放日活动,召开4次座谈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群众等200余人次来院畅谈意见建议。依托“双报到”机制,发动在职党员下沉一线,深入社区和镇村听民意、找差距。
精细制定方案。坚持“定举措”与“定责任”相结合,认真总结群众意见,结合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以加强“一站式诉讼服务”、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提升办案质量效率为切入点和着力点,制定“10项举措”行动方案。
扎实推进举措。坚持“当下治”与“长久立”相结合,求真务实制定工作台账,机关党委每月发布工作提示,按时序进度压茬推进,做到整改到位一项、销号一项。总结提炼有效做法,推动长效机制建设,家事审判与未成年人审判融合推进,夜间法庭、道交案件“云上解纷”等品牌效应显现。
紧扣便民利民举措,答好“服务卷”
将“诉累、问累、跑累”等问题作为改进诉讼服务工作的突破口,不断延伸诉讼服务空间,答好保障群众便捷高效参与诉讼的“服务卷”。
立案阅卷“线上查”。开发微信阅卷小程序,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便利当事人在线办理立案阅卷业务,小程序使用人次突破2000次。在诉调对接中心大厅增设导诉专员,帮助不熟悉网络或智能手机操作的老年人更快更好完成线下办理。
诉讼信息“一码通”。整合法官联系方式、诉讼流程、文书样式等当事人常用常查的诉讼信息,发布“诉讼信息直通车”二维码,便于当事人及时联系法官、准备诉讼材料。
夜间法庭“云端审”。发挥夜间法庭的灵活性,加深“夜间+线上”的融合,最大程度将线下资源架构到线上,满足职住分离人群参与诉讼活动的特定需求,夜间法庭线上审判率超过50%。
案款发还“网上办”。依托与工商银行合作搭建的“案款管理云平台”,疏通法院、银行、领款人三位一体的线上发还流程,1800余笔案款实现就近、安全领取。
着眼群众“急难愁盼”,答好“解纷卷”
将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作为改进多元解纷工作的突破口,完善分层递进、繁简结合的解纷机制,答好“多元调解+速裁”的“解纷卷”。
完善家事纠纷案件办理“调判联动”。加强与大兴区妇联、司法局、民政局等部门的联系协作,成立“巾帼家事调解室”,在“一轴多翼”多元化解家事纠纷框架下,坚持教育引领、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当判则判,促进和谐家庭建设。
完善道交纠纷案件办理“局院联动”。会同区公安分局建立道路交通事故纠纷“一站式调解+司法确认”工作机制,在区交通支队设立工作站点,确保调解协议当日达成、当日确认,促进266起道交纠纷源头化解。
深化劳争案件办理“五方联动”。运用与辖区人社部门、工会共同构建的“五方联动”工作机制,推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裁判高效对接。对于老弱病残群体和农民工维权案件,依法适用先予执行、小额速裁等程序,做到优先排期和审理。
深化未成年人案件办理“专业联动”。在黄村法庭家事审判特色基础上,设立更加专业化的少年法庭,实现未成年人刑事、民事案件的集约审理,并开展好延伸帮教、法治宣传等工作。4月下旬,少年法庭“蔷薇课堂”走进大兴一中,面向100余名师生开展防范校园欺凌的主题法治教育课。
聚焦审判执行主业,答好“质效卷”
将提升办案质量、效率、效果作为改进审判执行主责主业工作的突破口,加强对群众反映强烈问题的切实回应,答好优化内部综合管理的“质效卷”。
切实做到诉讼中“民之所需,我必有应”。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诉讼咨询难、联系法官难等问题,升级完善12368诉讼服务热线,将来电平均等候时间降至30秒以内。认真落实“接诉即答”“接单即办”便民机制,做到联系法官到位率100%,力争反映事项办结率100%。
扎实开展“审判质量年”。落实教育整顿顽瘴痼疾专项整治要求,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审理周期长、诉讼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开展“审判质量年”系列活动,完善审判监督制约机制,加大审限扣除、程序转换等流程环节的监督力度,加强类案检索统一裁判尺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今年以来,大兴法院案件审判质效持续提升。截止5月31日,共办结各类案件15805件,同比上升47.4%;法官人均结案160件,同比上升52.4%;平均审执天数51.72天,同比下降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