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林业保护新图景
07.10.2016 13:07
本文来源: 林业网
“一路行走,一路风景。”来自浙江的摄影爱好者张先生激动地向记者说道,“第一次来到大兴安岭,就被这里的景色迷住了,现在每年不同季节都要过来拍拍。”
大兴安岭地区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大兴安岭山脉东北坡,是祖国的最北部边疆,素有“神州北极”之美誉。东依连绵千里的小兴安岭,西临一望无际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南濒辽阔肥沃的松嫩平原,北靠中俄界江黑龙江。作为国家生态安全重要保障区和木材资源战略储备基地,大兴安岭全区已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处、省级保护区14处,各类保护区总面积占行政区划面积的22.7%。这里活立木总蓄积量5.6亿立方米,森林覆被率81.86%,不仅是国家东北“大粮仓”的绿色生态屏障,而且有力维护了东北乃至华北地区的生态安全。
自20世纪中叶开发建设以来,大兴安岭50年间累计生产木材1.3亿立方米,在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自身却陷入了森林资源危机和企业经营危困“两危”困境。
随着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大兴安岭加大对林区经济结构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的力度。自2014年4月1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后,大兴安岭林区在坚守生态资源“红线”的前提下,全面转向森林保护、提供生态服务和发展替代产业。“国家实行天保工程和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使大森林得到休养生息,对森林资源和整个生态环境起到极大保护作用。每年减少消耗林木蓄积100余万立方米、减少生产商品材56.5万立方米,森林资源总量减少的状况将得到根本扭转。”大兴安岭地区资源局局长刘志说。
防火、护林、发展林下经济……今年,大兴安岭图强林业局二十八站林场职工齐建廷忙得不可开交。“生活在大山里,林下到处都是‘宝’,现在政策这么好,只要肯干,用不了几年就能富起来。”齐建廷信心满满。
发展生态旅游业、森林生态食品业、生物医药业、森林碳汇业、水经济和绿色矿业、文化产业,林区人放下伐木锯,捧起金饭碗,走出了一条守护山林、靠山吃山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这里是我国目前最为完整的大面积原始状态下的森林湿地,约有95种夏季候鸟在此繁衍,其中包括我国一级保护鸟类白头鹤。这都得益于森林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大沾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介绍说。
春看兴安杜鹃,夏赏大森林,秋观五花山,冬览大冰雪。如今,大兴安岭把生态旅游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大力实施全景兴安、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制定了《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打造“两地、三线、四区、五营地”的全域生态旅游的发展布局。规划重点抓好北极村、南瓮河、大小白山等景区建设,支持企业通过PPP模式开发旅游项目,推动旅游业尽快步入大资本、大企业、大项目带动阶段。积极推进“旅游+乡村林场”,保护好北红村、洛古河村、三河村等村落的原始风貌,开发住林区农家屋、吃林区特色菜、采林区野生浆果、观少数民族风情表演等旅游项目,增加林区转产职工和农民的收入。
大兴安岭呼中区,年平均气温零下4.3℃,被誉为“中国最冷小镇”,杨永林是第二代伐木工人,他跟随父辈扛锯进山,又随着林业改革的步子,走出森林。全面停伐以后,杨永林领着全家人经营起家庭旅馆,和镇里人一起搞生态旅游,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只有保护好这片森林,我们才有饭吃啊。”他感慨地说。
据旅游部门提供的数字显示,2015年大兴安岭全区旅游接待4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0多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2%和14.2%。(记者 朱伟华 张士英)
本文来源: 林业网
07.10.2016 1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