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件永定河珍贵文物亮相

14.03.2019  21:01

  永定河,这是一道跨越京津冀晋蒙五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文化风景线”,被称作北京的“母亲河”。它不仅是一条联络东西的水上通道,也是一条贯通古今的文脉。近日,由北京市方志馆与永定河文化博物馆合办的“永定河文化展”,以丰富的历史资料与70多件珍贵的永定河文物,展示永定河流域生生不息的文明印记。

  东胡林文物见证远古文明

  永定河不仅是北京的母亲河,也是东方人类文明的发祥地。在永定河流域的门头沟区斋堂镇东胡林村,有处重要的史前文明遗迹——新石器时代遗址。本次展览展出了一件东胡林人遗址出土的石磨盘。

  永定河文化博物馆馆长谭勇介绍,东胡林人生活的时代距今约1万年,东胡林人遗址也是北京地区首次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迹。该遗址于1966年被发现,1972年命名。自2001年至2006年,北大考古文博学院与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先后对东胡林人遗址进行了四次系统发掘,出土了两个完整的人类墓葬,这么完整的墓葬在中国仅此一处。截至2016年,此处共出土了7具东胡林人遗骸。出土遗物主要有人类遗骸、兽骨化石、细石器、陶器等重要文化遗存。“人类是怎么走出山洞,来到了平原地带?可以说,东胡林人遗址的发现填补了新旧石器交替转换时期考古的空白,填补了自3万年前的山顶洞人、2万年前的田园洞人以来,华北地区人类发展史的一段空白。

  三彩菩萨像讲述“辽瓷”往事

  提起“三彩”瓷器,人们会联想到“唐三彩”。其实,在北京的周边,分布着一种我国陶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彩色釉陶制品——“辽三彩”。谭勇介绍,上世纪90年代,位于永定河流域的门头沟区曾考古发掘出土了近万件“辽瓷”。原来,辽代曾以南京(现北京)为陪都,在此建立了当时的三大官窑之一——龙泉务窑,这里的烧造历史一直延续了近70年。

  谭勇介绍,龙泉务窑位于门头沟区龙泉务村北面,制瓷种类较多,但三彩釉制品不是很多。在出土大量瓷片的同时,伴随有三彩菩萨像、彩绘佛像、三彩俑等出土。从大量的残片及三叉支烧工具可以看出,当时曾大量烧造陶瓷制品,色彩以绿、黄两色为主,其中黄色中泛赭红,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在这里出土的近万件‘辽瓷’中,有两件非常精美的三彩菩萨像,本次上展的就是其中的一件。

  20米长卷描绘永定河全貌

  展览中,一件全长达20米的绢本设色《永定河源流全图》长卷向大家展示了清乾隆时期永定河流域流经的全貌。这是由永定河文化博物馆副馆长刘小琴于2012年再创作完成的绢本设色长卷。长卷以乾隆时期《永定河志》中50页的永定河河流分解黑白图为摹本,这也是《永定河源流全图》长卷第一次与观众见面。

  北京市方志馆副馆长陈明介绍,本件再创作的长卷是在地方志的基础上整合、连接,让大家直观感受永定河在历史中的完整面貌。在长卷中,永定河发源于山西省管涔山天池,全程流经了华北地区的两市、两省、一区,途经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五大地形。“可以看出,在清乾隆时期,永定河还是在天津的海河入海,全程约680公里。

  飞机残片记录平西红色岁月

  永定河流域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敌后游击抗日根据地。1938年3月初,邓华率八路军进入永定河畔斋堂川,创建平西抗日根据地。这段往事在永定河文化博物馆为本次展览提供的两张老照片中都有记录。展板上,一张照片记录了1938年3月八路军邓华支队由涞源挺进平西斋堂川时的情形,另一张则是1938年4月,在北京市门头沟区东斋堂创建的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北京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宛平县政府旧照。

  在展览的这个板块,还有一件珍贵的实物展品是一件看似不起眼的飞机残片。1940年3月初,白乙化率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第10团驻防在碣石村,奉命在大村山神庙一线,阻击日军吉井部队第六路自北向南的进攻,双方激战三日,给敌人以重大消耗与杀伤。在战斗中,10团将士用轻机枪击落一架敌机。而本次展览中的这件展品,正是这架被我军打下的敌机残片。(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孙乐琪) 【编辑:刘文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