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每街道每年至少新增1处体育健身场地

11.06.2020  00:40

  中新网北京新闻6月10日电 (记者 杜燕)为破解民众“健身去哪儿”的难题,北京市西城区编制发布《西城区群众身边体育健身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2022年)》,明确“城市即体育公园”的目标,强调年均新增体育场地设施面积2万平米,每街道每年至少新增1处体育健身场地,全面建成滨水健走步道体系,建立智慧体育服务体系,实现“一刻钟健身圈”品质提升。

  这是北京市西城区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包川在今天举行的发布会上介绍的。

提升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水平

  他表示,随着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群众健身意识不断增强,体育健身已成为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新期盼。“十二五”以来,西城区立足建立健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实现了“体育生活化社区”全覆盖,基本形成“15分钟健身圈”;“十三五”时期,西城区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全民健身组织网络体系,在2020年将率先实现“北京市全民健身示范街道”全覆盖,提升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水平。

  不过,他指出,西城区地处首都功能核心区,辖区面积有限,常住人口超百万,体育健身场地设施不足的问题十分突出。为破解“健身去哪儿”难题,西城区立足实际,编制了《西城区群众身边体育健身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年-2022年)》。

明确“城市即体育公园”目标

  据介绍,行动计划明确了“城市即体育公园”的奋斗目标,提出构建西城区“布局均衡、多元融合、开放惠民、科技智慧”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发展新格局。重点强调了年均新增体育场地设施面积2万平方米,每街道每年至少新增1处体育健身场地,全面建成滨水健走步道体系,建立智慧体育服务体系。

  行动计划主要任务共有6大方面、19项具体工作,包括落实公共体育用地规划、促进体育场地融合发展、重点建设专项运动场地、推进学校机关场地开放、建立智慧体育服务体系和创新场地建设管理。同时,特别提出发挥好社会体育指导员全民健身志愿服务作用。

利用疏解腾退空间、边角地等“金角银边

  针对体育场地紧缺的突出问题,行动计划提出大力促进融合发展:一是统筹利用疏解腾退空间、边角地、闲置用地、待建地等“金角银边”建设体育场地设施;二是提出向“体育公园化”方向发展;三是推进体育场地设施与相关业态空间的“全业态融合、全时段共享”。

  行动计划提出,重点建设多功能运动场地、足球场、健走步道和冰雪场地,有效增加基本供给。

  同时,对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场地向社会开放提出要求,特别对学校体育场地开放事宜制定了明确的开放要求和风险防控措施。

  包川指出,将立足西城区实际,挖掘现有土地空间潜力,利用“金角银边”做文章,如街头笼式足球场、非标准篮球场、棋苑等,使得体育健身设施更亲民。同时,建立与园林、住建、城管部门的协同联动,提高有限土地资源的兼容使用,如滨河健走步道等,使体育健身设施更多元。

2020年预计建设32处场地设施

  谈到后续工作,包川表示,在三年行动计划的附件中列出了项目清单。这些项目分布于15个街道,场地设施包括乒乓球、羽毛球、门球、足球、篮球、健身器材、健走步道、仿真冰雪场地等。

  此外,西城将建设滨水健走步道体系,计划用三年的时间,将南、北护城河沿岸修建成符合国家标准的塑胶步道,和已建成的莲花河健走步道、什刹海后海西海环湖绿道等共同形成滨水环湖的群众身边的健身场地,预计共计20公里。

  他说,2020年预计建设32处,2021-2022年预计建设38处。原则上,已列入三年行动计划的项目,严格按照项目清单落实。重点项目纳入区级、街道级办实事项目。未列入三年行动计划的项目,由主责单位提出申请,经专班会议研究确认后实施。每年12月15日前,应完成当年建设任务。

  他提到,今年项目中,继续修建南护城河天宁寺至白纸坊段西岸的健走步道;集中力量在绿地内建设笼式足球场地;推进可移动拆卸式仿真冰场地建设;促进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健身场地。

  包川称,根据落实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还将在今年底前配套制定7项保障性措施,确保三年行动计划按时完成。(完)

  【编辑:陈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