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批复 生态涵养区是总体规划最大亮点

09.10.2017  17:03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批复
生态涵养区是总体规划最大亮点

      中国绿色时报10月9日报道(记者 张辉 尚文博 吴志勇)   中共中央、国务院日前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成为北京未来城市发展的法定蓝图。未来,北京要构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其中,“一区”为生态涵养区。
      9月28日,北京召开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动员和部署大会。市委书记蔡奇指出,生态涵养区是总体规划最大亮点,基本定位就是保障首都生态安全。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编制好生态涵养区分区规划实施要点、各区分区规划和新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尤其要加强浅山区、山区生态修复和建设管控,引导绿色发展。加强浅山区与城市接壤地区河湖建设和生态湿地建设,继续大尺度植树造林,要林成片、湖相连,绿满京华,水映京城,鸟语花香。
      9月29日,北京市政府召开城市总体规划新闻发布会。根据总体规划,未来,北京将构建多类型、多层次、多功能、成网络的高质量绿色空间体系,不断扩大绿色生态空间,增强游憩及生态服务功能,让市民更加方便亲近自然,公平享有绿化成果。
      北京将强化西北部山区重要生态源地和生态屏障功能,以三类环型公园、九条放射状楔形绿地为主体,通过河流水系、道路廊道、城市绿道等绿廊绿带相连接,构建“一屏、三环、五河、九楔”的市域绿色空间结构。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4%,到2035年不低于45%。其中,重点实施平原地区植树造林,在生态廊道和重要生态节点集中布局, 增加平原地区大型绿色斑块,让森林进入城市。
      构建由公园和绿道相互交织的游憩绿地体系,将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郊野公园、地质公园、城市公园六类具有休闲游憩功能的近郊绿色空间纳入全市公园体系。优化城市绿地布局,结合体育、文化设施,打造绿荫文化健康网络体系。到2020年,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5平方米,到2035年提高到17平方米。到2020年建成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到85%,到2035年达到95%。
      为实现公园绿地的跨越式增长,北京将结合代征绿地腾退地块,规划建设公园绿地;旧城区结合片区整体改造、开发,集中布局绿地;结合文物古迹外围环境保护增加公园绿地。到2020年,全市新建公园绿地30处、400公顷。结合中心城道路、水系河道两侧绿化带加宽加厚,实施中心城楔形绿地建设。利用城市拆迁腾退地和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开展小微绿地建设,到2020年建成小微绿地200处。
      与此同时,北京将加强绿化隔离地区建设,加大城乡结合部第一道、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疏解整治拆迁腾退力度,力争到2020年,使这一地区增加绿化面积7万亩。通过增加绿化面积和建设城市公园,全面推进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3万亩绿化任务,新建公园20个以上。加大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造林绿化力度,利用建设用地减量、规划拆迁腾退地、零散闲置地,营造生态林,实现绿化面积4万亩,同时在第二道绿化隔离地区现有30处郊野公园的基础上,再建5处,连同第一道绿化隔离地区建成的公园环,初步实现为城市戴上“绿色项链”的目标。

京密引水渠绿道启动建设
     近日,市发改委批复京密引水渠绿道昌平段、顺义段工程项目建议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中昌平、顺义两段总长度60.发展和改革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