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地下管线一团麻捋清了

15.11.2016  13:36

  记者昨日从市测绘院了解到,经过1年多时间,本市终于完成了城六区主干道内地下管网的普查,其分布错综交织如同一团麻般的“地下迷宫”,其总长度足能绕赤道一周。这份30年来首次摸清的地下管网数据,最终将“”入能覆盖北京从空中到地面再到地下的智慧城市“一张图”上,用于日常管理和应急抢险。

  维修燃气管让北三环大堵

  今年6月3日凌晨3时许,一家地质工程勘察院在对地铁12号线进行孔位定位选择时,打穿了一根60厘米粗细的中压燃气管。事故发生后,项目管理人员于3时22分拨打了燃气抢修电话。

  抢修一直持续到当天中午。早高峰时间段,交警在四通桥、联想桥、学院桥、西直门桥等节点桥区采取远端分流,15条公交线路绕行、甩站不停车,北三环发生大面积拥堵,附近1.2万户居民的正常用气受到影响。

  维修如此艰难,是因为本市地下管线种类多,又彼此交错在一起,维修工人可能知道这条线路怎么走,但不知道其他线路走向如何。

  据统计,经过近30年的市政地下管线建设,全市地下管线的总长度比上一次管线普查时增加了将近29倍,达到令人咋舌的15万公里,其中主干线、干线、支线长度超过7万公里。管线类型涉及输油气管道在内的供水、排水、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热力、燃气、工业8大类13小类管线,仅检修用的井盖数量就突破200万个。而这海量的城市地下管线分属十多个不同的管理部门和权属单位。

  据市测绘院统计,仅埋在城六区主干道下方的,就有4万公里。

  “这4万公里还不是准数儿。”市测绘院相关负责人说,这是北京几十年来各方面的图纸数据叠加,具体到每条线路是否有过更迭,是否改过,还都不知道。

  这方面的空白,是发生突发事件时抢险人员面对的未可知的重重隐患。

  连夜找寻“失踪”管线

  在距离上一次普查29年后,本市启动了地下管线基础信息普查。目前,市测绘院牵头完成的城六区主干道下地下管网普查已经完工,预计本月底前就能完成全部数据整合。

  城六区应该是勘察管网困难最大的地区。从1954年在天安门广场周边敷设的排水管线,到东五环外地下28米深的南水北调输水管线,都在城六区里汇集。

  这么多管网在地下交织,怎么判断哪条线在哪儿呢?市测绘院的勘测人员采取了两种方法。

  一种是在地面上用勘测仪器进行勘测,借助地下回弹的“声波”来确定管线的粗细、深度和具体位置。这些数据回传以后,再经过和原有图纸的比对,确定管线的属性和位置。

  另外一种是在地下检查口里追寻。“简单来说,就是顺着原来预埋的检查室依次检查,只要在检查口还能看见这管道,就是还在使用;如果突然在一个检查口没了,那就要通过其他办法去追。”相关负责人说。

  今年9月,城六区的管线普查全部完成。查到的结果是,城六区主干道下一共有4万公里的管线。虽然数据没有太大变化,但管线的位置、功能却和图纸上大相径庭。

  “各单位的图纸不太准,这些年城市变化太快,一些管道早就随着道路改造完成了位移,但在图纸上没有更新。”相关工程师说。

  阜石路与永定路交叉口西侧400米的位置,就有一条“失踪”的热力管线。而按照图纸,这条管线应该还在使用中,为周围居民供热,不可能被废弃。

  工作人员只得趁着车少,连夜从主干路中间依次往外推探测区域。最终在和图纸地点相隔有一条半车道的位置发现了热力管线,而且它的埋深,还比原图纸上显示的浅了1米有余。

  “这要是施工时仍然参照原图纸,没准躲来躲去却挖到了管线,我们要最大程度去还原。”终于找到了“失踪”的线路,工作人员长出了一口气。

  地下管线将入数据库

  市测绘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正在开展的城六区地下管线普查约测绘地下管线4.4万公里,管线连接起来可以绕地球赤道一周有余;而即将开展的新城区地下管线和输油气管道长度则超过5万公里,与城六区地下管线合起来可以绕地球赤道近两周半。

  本次地下管线基础信息普查,将补全缺失的二维管网图,绘制详细的三维管网图,最终形成本市“地下管网一张图”。

  普查完成以后,本市将建起统一的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以后无论是在规划管理、市政建设,还是在管线运维或应急处置时,都不用到多个部门去查询地下到底有什么管线。该系统将实现地下管线信息的即时交换、共建共享、动态更新。

  今年,由市测绘院负责建立的北京市地下管线数据共享平台将融合规划系统和市政系统两大数据库,初步实现地下管线数据在规划和市政管理部门的共享,为北京市应急办、市规划委、市市政市容管委会等多个部门提供保障服务。(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耿诺) 【编辑:刘文曦】